……。
姜是老的辣。
洪、范二位“忠臣”,為君分憂之余,不忘為自己斂財。
確實是公私兼顧,自然得如行云流水、不著痕跡。
這二人其實在江南商會都有入股,他們并不怕南北暴發戰爭,甚至,他們渴望暴發戰爭。
也是,試想南北一旦開戰,各種物資就成了嚴控的禁榷物資。
這個時候,也就他們這些人可以只手遮天,大斂其財,而二人的入股,更會讓斂財變得悄無聲息、讓人找不出一絲蛛絲馬跡。
但,他們絕對不想雙方決出勝負,更不會想讓吳爭北伐成功。
所以,二人所進諫的應對之策是真,禁運物資也是真。
成名之下無虛士,不管是正道還是邪道。
洪、范二人迅速深邃了吳爭的動機和意圖,并做出反應,確實不同凡響。
但,他們錯了。
這話不矛盾,結果,他們是猜對了,吳爭確實是想染指鳳陽三府,可過程錯了,錯得有些離譜。
許多時候,過程不重要,結果重要。
但也有許多時候,結果不重要,過程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洪承疇說的沒錯,眼下大將軍府所受的財政壓力,絲毫不比清廷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兩年的戰爭,吳爭用的是從商會“借”來的錢在打仗。
是人都知道,借錢打仗,打勝了還好說,萬一敗了,那一切就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了。
吳爭自然是知道自己困境的,可有一點,絕非席本楨、黃宗羲所說,只要改正就行,其實是不行,這種借錢打仗的方式一用就停不下來。
戰,可養戰,就算不劫掠,尚有繳獲,就算沒繳獲,也有信心在。
不戰,不但要承受利息的壓力,還會將內部矛盾和歷年改革引而不發的矛盾,逐漸擴散開來。
所以,吳爭事實上是停不下來,雖然心中已經意識到需要于民休養生息,但事實上,根本停不下來。
吳爭只能用一種變相的戰爭去分散危機,而不是解決危機。
借李定邦的死,“逼迫”李過率廣信衛叛反,這是一著掩耳盜鈴的“臭棋”。
當然,吳爭也沒有想過能騙過清廷朝堂上那些人精。
按吳爭與李過的原話說,那就是,不管敵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