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全義學過兵法?
學過,明末士子十有**都學過兵法,只是少有機會上戰場去歷練一番,更多的只是紙上談兵。
但“倒卷珠簾”這招戰術,主流兵法都很少記載。
不是說這戰術不好使,而是使用的要求太高,不管是敵我兵力配制、還是戰場態勢,還有士兵訓練度等等,都需要極高的要求。
也就是說,所有戰場都很難達到這種更象是需要預設的要求。
這種戰法更多出現在演習和紙上談兵中,因為那時不需要人性,只要理論。
蔣全義原本也不知道,他也沒使用過,這是第一次。
他只是在與吳爭閑聊時,聽過那么一嘴,覺得特感興趣,就多問了幾句。
這次是用得十分勉強,因為倒卷珠簾在史上只有隋朝衛王楊爽用于實戰過,且取得了極大成功,以數千騎兵擊潰了數萬突厥軍隊。
倒卷珠簾,那就是以少勝多、以弱擊強,化腐朽為神奇的“仙術”。
簡單地說,就是驅趕潰兵沖擊敵軍本陣。
用騎兵去驅趕敵軍,嚇退敵人前鋒回涌,前軍變后軍,沖撞己方的中軍,再使中軍沖撞原本是后軍的前軍,致使敵軍整體混亂直至崩潰。
己方騎兵要做的不是殺敵,而是不斷地驅趕。
它最重要的兩個先決條件是,敵眾我寡,這很好理解,如果我眾敵寡,那自然以正合,能夠以實力碾壓的,何必搞這些花樣?
第二個條件是,敵人須是步兵,我方須是騎兵,只有這樣,才可以嚇退敵步兵,因為騎兵先天就克制步兵,這是冷兵器戰爭的常識。
否則,雙方同是步兵或者騎兵,敵人為何要怕你?也就沒有一見面就回逃的理由了。
蔣全義施得很勉強,雖然第一個條件是符合了,可第二個條件,根本不符合。
而且是南轅北轍,反過來了。
敵人是騎兵,而守軍是步兵。
拿步兵去驅趕騎兵,這不開玩笑嗎?只要有腦子的,都不會濫用這招戰術。
蔣全義就是個另類!
他利用了城池,先死抗不退,使敵人造成了守軍必死守的假象。
然后突然撤退,引敵人破城,再布下炸藥,炸敵人一個七縈八素,暫時失去判斷力。
這樣一來,敵人騎兵其實就相當于步兵了,因為沒有了速度。
而巨大爆炸,震懾住敵人心魄,加上守軍突然出城反沖鋒,還真達到了嚇阻敵人的效果。
于是,原本達不到的先決條件,達到了。
原本不可能實現的戰術,變得順理成章了。
敵軍從開始時的撤退,慢慢變成了潰退。
如果說,這天下真有臨機應變、舉一反三的戰術奇才,蔣全義憑此仗足以入名將之列。
但是,蔣全義終究是半路出家,他在戰術得以有成效之后,同樣已經無法控制住瘋狂沖鋒的軍隊,將士們攆敵攆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