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此章加更是補昨天的。感謝書友“201904080828”投的月票。
有明以來,東藩就從來沒有歸屬過明朝版圖。
這是有據可查的。
明朝的勢力版圖向東僅止于澎湖群島。
明朝前后在澎湖設立三次澎湖巡檢司,但都是設了廢,廢了再撤,原因無它,這在于明太祖的“皇明祖訓”,它上面明確對外宣布,將海外十五個國家列為“不征之國”,其中就包括“小流求國”和“大琉球國”。
其中大琉球國,與明朝往來頻繁,可以稱為明之藩國。
大琉球國,一年里不間斷前來朝貢,大明也沒虧待他們,但凡大琉球的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學讀書,禮待甚厚。
而小琉球國(也就是東藩島),因為從來就不存在過國家,所以向來不通往來,自然也不曾朝貢了。
朱元璋認為這十五國,基本上沒有征伐的價值,畢竟當時是種植業,只有可以種田的土地,才是大明需要的土地嘛。
所以,在明之前,澎湖做為華夏土地納入版圖的,最早是宋朝。
當時,宋朝官員汪大猷派軍民屯戍澎湖,稱澎湖為“平湖”,隸晉江縣。由此,正式宣告了澎湖的歸屬。
元朝建立后,正式設置了澎湖巡檢司。但一樣止步于澎湖,對東藩島沒有任何興趣。
終于到了老朱建立明朝了,它繼承了元朝的澎湖巡檢司。
但老朱更令人無語,僅五年,就撤消了澎湖巡檢司,《皇明世法錄》記載:“我朝信國,以島中余民,叛服難諶,故徙之以實內,湖中虛無人矣。”
也就是說,朱元璋認為海上的百姓難以統治,于是將澎湖群島的百姓全部遷徙到內地,使得澎湖群島成為了荒島。
實行該政策,其實是為了配合海禁。
官府衙門撤了,官兵也撤了,誰最高興?當然是海盜。
天高皇帝遠,澎湖群島等自此成為海盜的基地。
直到嘉靖年間,澎湖群島的居民又開始增加,加上海盜鬧得確實不象話,不時地侵擾內地,明朝決定重設澎湖巡檢司,隸屬同安,加以統治和控制。
可惜,才一年多,朝廷又撤銷了澎湖巡檢司。
理由還是同一個,海天相隔,勞民傷財,棄之!
直到萬歷年間,倭寇侵擾沿海,朝廷為防倭寇,再設澎湖游兵。
但這次明朝對澎湖的管轄十分薄弱,福建巡撫黃承玄在上疏中寫道,澎湖游兵,有守之名,無守之實矣。
直到天啟五年,荷蘭人入侵澎湖,明朝被迫增加軍隊,筑城于澎湖,設游擊一,把總二,統兵三千,筑炮臺以守。
但是等倭寇剿平之后,最終撤兵移餉,明朝還是放棄了澎湖。
大明享國近三百年,最終沒有將版圖拓展向海外,唯一的跳板澎湖巡檢司,也是立了撤,撤了立,可謂令人感嘆萬分。
其真正原因,還是大明的禁海令,讓東藩島成了無主之地。
“皇明世訓”極大的約束了后面幾個皇帝對海外用兵的心思,當然,大明文臣與皇帝之間的齷齪,和言必稱祖訓的猖狂,更讓歷朝皇帝沒了對東藩島用兵的可能。
那么,這百年里,在澎湖以東的東藩島,又是誰或者誰們在折騰呢?
海盜,先是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