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么定了。
一聲令下,張名振水師三艘主力艦、十二般戰船隨即揚帆啟錨,反而鄭經等五艘戰船被甩在了后面,與吳爭同立于巨艦艦首的陳永華苦笑不止,這下還說得清嗎?
估計延平王直接就將自己劃入二臣之列了。
陳永華此時突然反應過來,吳爭會不會是有意而為之?
想到這,陳永華從側面打量起迎風昂立的吳爭來,這是個怎樣的人啊?
……。
鄭森在種番薯。
其實番薯早在數十年前就傳入南方,特別是兩廣和福建南部,早已被百姓種植。
只是不知為什么,大明朝就是無意推廣種植,結果被清廷得了個便宜,由此解決了戰后饑荒。
可謂是冥冥之中,定有天意啊!
如果不是陳永華引路、指點,吳爭幾乎認不出那個彎腰種地的鄭森來。
吳爭阻止了陳永華等人,慢悠悠地上前,就站在鄭森身后看著。
“延平王果然是親歷親為啊。”
鄭森彎著的身子一僵,霍地回頭。
其實吳爭錯了,鄭森一聽就聽出問題來了,在島上,在鄭森的身邊,大伙都稱呼他“王爺”或是“國姓爺”。
稱呼“延平王”的就一定是外人,可外人能靠自己如此之近?
護衛們都死去哪了?這才是鄭森的第一反應。
可回過頭來,看見是吳爭當面,鄭森一下子愣了,手中鋤頭是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一時僵在那了,臉上一陣青一陣紅啊。
吳爭笑了笑,上前從鄭森手中接過鋤頭,然后彎腰繼續刨地,“其實我在吳莊也種過地……或許手藝不比你差。”
這句話迅速將二人之間的尷尬降低了,鄭森嘿嘿一笑,站在吳爭身后看著,“都說吳王少年得志、天縱奇才……若要被人知曉這手農活,怕是讓人笑掉大牙了。”
吳爭直起身,不解地問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話百姓點燈……就許你延平王種地,不許我種地嗎?”
鄭森指著吳爭鋤了十幾鋤的地塊道:“敢問吳王,是在松土呢還是挖坑啊?”
吳爭愣了愣,而后一扔鋤頭,大笑道:“我在吳莊,也沒種過番薯啊……。”
鄭森擠懟道:“原來吳王殿下在吳莊時是養魚的!”
吳爭哈哈大笑,指著鄭森道:“你小子,終于吐出肚中怨言來了。”
鄭森吸了口氣,臉色一正,拍拍身上的土,將手一引,“吳王既然來了,那就往屋里說話。”
吳爭抬眼看了看,都是新搭的棚子,有整顆整顆樹木搭成的,也有直接掛草搭成的,鄭森所指的,看起來最高大,想來是鄭森的臨時“行轅”了。
可吳爭搖頭道:“不必了,就在這兒吧……呶,那兒有大石頭,就坐那說話。”
鄭森也不反對,朝身后揮了揮手,示意護衛們退散開去。
于是,二人走了幾步,在大石頭上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