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間播下的種子,在這個收獲的季節,終于有了回報。
吳爭“老懷”大慰,于八月初七,率親衛營約三千人,在水師的護送下,渡江北上。
氣勢磅礴、陣容強大,不但閃瞎了鳳陽府及周邊敵人的眼,更引發清廷的驚慌。
由鳳陽府至順天府二千里的官道上,傳令兵多得如過江之鯽,著實跑死了不少好馬。
在清廷的多次斡旋下,兗州多爾博終于出兵,以兩路,一路由徐州至鳳陽,一路由青州至海州,兩路大軍總計在三萬人上下。
阿濟格,也終于下定決心,在準備收復臨淮的同時,增援泗州。
……。
新壩,這個小鎮,如今一戰成名了。
不但成名了,還“擴大”了。
由于海州戰局陷入僵持,雙方皆源源不斷地向海州方向增兵。
使得方圓百里之內,是人滿為患啊。
第一軍的進駐,更使得周邊商人們,如同聞到了“腥”的貓,蜂涌而至。
這也難怪,有句話說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潮,有了人潮,必有錢潮”嘛。
北伐軍士兵的餉糧高,購買力強。
關鍵是士兵們軍紀嚴,不賒帳,就沖這,商人們喜歡啊。
雖然新壩鎮成為了軍事禁地,可總不能封鎖新壩鎮周邊吧?
善于鉆營的商人們,迅速占據了新壩周邊、購買土地、修建簡易庫房,無數民間海船沿海岸北上。
相對于海州城內必須銀貨兩訖的清軍,商人們甚至特意為北伐軍開了個賒帳特例。
大批貨物交割,北伐軍可以“打白條”,商人持白條至杭州府兌付。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莫大爺千辛萬苦籌集到的,由水師專門運輸至新壩的軍糧,竟不如商人賣得便宜。
到最后發現,還不如就近購置軍糧來得劃算了。
此時江南商幫的巨大能量,由此可見一斑啊。
按理錢翹恭、魯之域該嚴厲制止這種情況才是,這明顯是“資敵”嘛。
可問題不在這,海州被圍困,也就南面被北伐軍堵了,還不是封堵到城門前,相距有數十里路呢。
也就是說,海州城守軍不缺物資補給。
那么,就無所謂對商人封禁了。
再則,吳王最新傳來的密令,就是無視這種情況,該干嘛干嘛。
所以,錢翹恭、魯之域只好閉上眼睛,裝作不知。
北伐軍的“私縱”,更增長了這些商人們的“瘋狂”,日常所需柴米油鹽、高調奢華的香茶、美酒,甚至還有不知道從哪找來的勾欄女子。
一時間,新壩竟成了一個沒有城墻的,簡易的城了。
短短一個月,大約有不下五萬的軍民混雜在其中,這還不包括新壩以北的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