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還有玩笑,指著空中瞬間劃過的彈痕道,“這是城外南人,給咱們放焰火呢!”
岳樂也這么認為,他覺得,一向低調的吳爭,這次太高調了。
有些,名不副實啊!
難道做了吳王之后,整日飲宴、美人相伴,髀骨生了贅肉?
但岳樂想歸想,心里卻一絲都未放松。
有了前車之鑒,岳樂的心一直是提著的,他清楚,城外那支敵軍的厲害。
戰力強、敢拼命,只要有一絲縫隙,他們都能挖出一道鴻溝來。
所以岳樂嚴令在城內、城墻上加派巡邏哨,以策萬全。
他唯一做了改變的就是,將東、西兩門原本有三千人的守軍,抽調了一些至南門附近,以加強南門的防守。
這命令其實沒錯。
東西兩門已經被封堵,依靠炮擊想坍塌城墻,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留下千人防守,足矣!
可岳樂終究無法揣摩到吳爭的部署。
這一整天的炮擊其實不是浪費,也是節省。
吳爭之所以下令“三天之內收復海州”,并非是吳爭不知道攻克海州的困難,而是拖延不起。
與其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攻防戰,還不如孤注一擲,傾盡全力打一場閃電戰。
再密集的炮擊,也比拖上一、兩月來得更節省。
當然,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還有的原因,那就是之前吳爭說的,“從東海中所登陸海州以東的那三千精兵”。
為何到了夜幕沉沉的子夜,還要漫無目標的炮擊?
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牢牢吸引城中敵人的目光,為登陸的三千精兵,強攻東門打下基礎。
否則,以城中守軍的密集程度,很難不發現向東門靠近的三千人。
……。
丑時初。
城外火炮依舊轟鳴,熾熱的彈道在夜空中搖曳著。
岳樂望著南門方向,緊了緊衣領,輕嘆了口氣,從攝政王薨于徐州城,朝廷在一連串的變故之后,已顯外強中干之勢。
特別是洪、范等漢臣慫恿皇上,清算多爾袞黨羽之后,朝野可謂是一片風聲唳立,多爾袞做為攝政王,把持朝政經年,誰敢忤逆?誰又敢不為黨羽?
包括自己,岳樂又重重地嘆了口氣。
雖然自己選對了隊,擇機站在了皇上這一邊,可畢竟是“半路出家”,前兩年附從多爾袞的經歷,使得自己很難取信于皇帝。
如果……如果這次海州失守……想到這,岳樂使勁地甩了甩頭,怎么會失守呢?一萬六千多守軍,自己也不是個貪生怕死之人,就算敵軍數萬人來攻,也甭想輕易攻破海州城。
岳樂失聲笑了起來,自己是不是……太把城外那南人當回事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更為沉悶且悠長的炮聲,讓岳樂整個人為之一震。
“怎么回事?東城怎么會有炮聲……誰下令開得炮?”岳樂大喝道,“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