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些經過軍校正規訓練過,又有實戰經驗的老兵,畢竟心里有些譜。
他們已經擁有一支自己的“嫡系”。
也對,八、九千人哪,他們怎么可能訓練得過來?
自然是挑選其中看得順眼的,擇出來,然后正經訓練。
經過半個多月的訓練,這支“嫡系”倒是有了軍隊的樣子,可人太少,也就三百多人。
而且,他們一樣沒有武器,所有現成的武器,都被劉放那二千先鋒給順走了。
也就是說,這支還象點樣的軍隊,到此時,手中竟無武器可用。
可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庫房中已經連一片鐵器都找不見了,唯獨有的就是最不起眼的火藥。
也怪了,這些義軍沒入伍之間,其實并喜歡花炮的,可就在劉放一而再再而三地述說他的豐功偉績之后,他們聽厭了、煩了,愛屋及烏,開始嫌棄這一壇壇的黑末了。
當然,實際上,他們是怕,下意識地怕,在聽說劉放等人用這些個玩意,炸死了惡魔般的韃子騎兵之后,他們是真怕了。
試想,他們怕韃子,而韃子被這些火藥炸死,自然就更怕這些黑末了。
所以,沒人想碰這些玩意,他們最信的就是那些家伙什,因為平日里用慣了,趁手!
時間緊迫,便就地取材。
火藥、引火繩是現成的,**千人日常所用的大小陶罐也是現成的。
一聲令下,三百多人一齊動手,裝藥、封罐。
半柱香的時間,人手兩個,大功告成。
都說群眾的創造力是巨大的,當有婆姨叫罵著追至鎮門口時,北伐軍士兵不由得心中感慨著。
因為有人愣是將那婆姨當家新燒的夜壺順手牽羊了。
想法沒錯,那時的夜壺是陶制的,口子是屈的,而且很小,密封起來,效果可比陶罐強多了。
……。
都說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啊。
這樣一支軍隊,又怎能打仗呢?
人群涌出鎮口時,隊形是散著的……不,根本就沒陣形。
什么前鋒、中軍、后隊,屁都沒有。
就是一窩蜂地往小山方向沖。
不,沖都稱不上,那是一路上閑聊著,走向無名小山方向的。
以至于北伐軍士兵率著那支“嫡系”追近他們時,義軍才加快了速度。
他們腦子里想的,卻是擔心被搶功了。
可這一加速,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
山頭上,情況非常危急。
當數十號清兵沖上山頭,砍翻十幾個之后,義軍毫無懸念地發生潰散。
什么建功立業殺韃子,早忘得一干二凈了,此時人人心中想得就是一個字——逃!
劉放是個大老粗,他能有什么辦法?
雖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啊!
看著同伙的潰散,老劉是欲哭無淚啊。
可粗人有粗人的想法,粗人有粗人的活法。
關鍵時刻,粗人也能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