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致遠微笑道:“聯絡上他們之后,就隨他們去見吳爭……安排我率大軍歸投之事。”
清吟一愣,問道:“讓他們傳話給吳王殿下就是……為何要我同去?”
沈致遠正色道:“如此大事,豈可假手于人?況且,你脫離長林衛,回去之后也須有個名目,能趁此際立上一功,到了江南,你就可以堂堂正正回家了,至少,不會被家族拒之門外。”
被沈致遠這么一說,清吟也覺得有道理,于是點頭道:“那好,就按大人說的……遲則十日,少則五天,我定面陳吳王……為大人安排妥當此事。”
沈致遠輕輕將清吟攬入懷中,清吟小鳥依人,一臉沉醉。
可她卻看不到,沈致遠此時臉上嚴肅的神情。
……。
鳳陽城內,阿濟格已經有些火上頭了。
一個月內,向朝廷請求援兵、物資補給,到今日,一兵一卒、一粒米糧都沒到。
就連多爾博說好的兩路援兵,往鳳陽方向的那路,也止步于徐州,不肯往南多進一步。
什么原因?
就算阿濟格再不懂事,那也心里拎得清了。
借刀殺人哪!
但有一點,阿濟格與清廷的判斷是一致的,那就是,阿濟格同樣認為,這只是一場局部戰爭,而非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
如果阿濟格知道情況的嚴重性,那么,他很可能會作出兩種選擇,一是率部向北收縮,將戰場引向徐州,迫使多爾博參戰。二是向西北方向轉進,與吳三桂那支大軍會師,好歹是同一陣營,總比被北伐軍圍殲要好不是?
可事實上,阿濟格就是這么坐失了他的脫困良機。
隨著廣信衛掃清鳳陽城南邊、池二憨部死命地頂著盱眙方向,阿濟格的騰挪空間是越來越小。
而在這個時候,阿濟格因他的短視,做出了一個非常兇悍的決定——傾盡全力擊破盱眙。
在他看來,泗州不容有失,一旦泗州失守,鳳陽城東大門就向北伐軍敞開了。
只有固守泗州,依靠洪澤湖的天然屏障,才能拒敵于揚州界外。
阿濟格派出了此時鳳陽城內戰力最強悍的軍隊,他的鑲藍旗和鑲白旗漢軍,共計八千人直撲泗州。
而此時盱眙方向,除了泗州清軍三千之眾,盱眙城外正在強攻盱眙的,就有六、七千人。
加上這支八千人的大軍,小小盱眙城,就將面對高達二萬清軍的猛攻。
而此時在盱眙堅守的池二憨,經過連續血戰之后,手中兵力尚不足五千人。
盱眙局勢確實相當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