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射出密集的箭雨,瘋狂地收割著人命,沖在前面的衡陽衛士兵,以一叢叢、一堆堆地規模,不斷栽倒在,離敵人不足百步的距離內,其狀可謂是慘不忍睹啊。
而在后面指揮的劉放,見到這種慘狀,不但沒有退意,反而熱血上頭,這個時候,他繼續下了一道錯誤的命令——全軍沖鋒!
這樣的命令,導致了衡陽衛前軍幾乎全覆沒,甚至連敵人的身子都沒接觸到。
但,很多時候,歪打會正著,就如負負得正一般。
清兵密集的箭矢,造成了衡陽衛前鋒的巨大傷亡,可正是因為這樣,清軍的箭矢同樣掃清了衡陽衛后續火槍兵和騎兵面前的“障礙”。
而且,清軍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樣一支流寇、烏合之眾,居然還有成建制的火槍兵……甚至是,騎兵。
加上此時天色剛剛亮起,視野距離不遠,很難察覺衡陽衛后軍的情況。
這就使得清軍弓弩兵在打順了手之后,弓弩手基本上都滯留在陣形前列,連一絲換陣退后的想法也沒有,后面的步兵,一樣沒有往前,去替換已經挽不動弓的弓弩手們。
事實上,再強的弓弩手,在一場戰斗中,挽弓的次數是有極限的,人的力氣就那么大嘛,很難連續地挽弓射擊。
而衡陽衛前鋒的巨大傷亡,簡接地造成了清軍弓弩手臂力的消耗,這樣說,確實有些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
當衡陽衛的火槍手,驟然發現自己前面已經空蕩蕩了,此時敵我雙方的距離,已經在百步以內。
這顯然,正好是火槍射擊,最合適的距離。
一千多被池二憨留下的北伐軍士兵,訓練成的雛鳥火槍兵,以生硬的戰術動作,完成了三段齊射的野戰陣形,隨即毫不猶豫地開始向清軍射擊。
根本沒有防備的清軍前列弓弩手,猝不及防,在槍聲中一排排地紛紛中彈倒下。
這一幕之前也剛剛上演過,只是,主角變了,變成了清軍。
野戰中,弓弩手的位置,是非常緊密的,因為需要保證箭矢的密集,否則,稀疏的箭矢根本傷不了運動中的敵人。
野戰中箭矢的殺傷力,絕不是來自于精準,而是以模糊取代精準,密集覆蓋。
一輪齊射,打掉了清軍的前出部,這使得清軍后續步兵,很難迅速填補這個陣線缺口,而這個節骨眼上,最后面的衡陽衛數百騎兵,恰巧出現在了最合適的位置。
火槍兵齊射,是需要停下來布陣后進行射擊的。
這無意中使得一直緊隨其后的衡陽衛騎兵,不得不向兩邊迂回,不然就直接撞向自己的火槍兵陣形了嘛。
而這個無意識的動作,正好契合了騎兵由兩翼出擊的戰術。
清軍這時確實是慌亂了,他們哪知道,這只是一支剛學會騎馬的騎兵?
而清軍的騎兵正在渡河,遠水解不了近火。
面對著戰場王者,敵人“騎兵”的出現。
一場莫名其妙地潰敗,出現了。
清軍以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