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查進行到如火如荼之際,一場更大的變故發生了。
……。
博洛,回京了。
這就象一顆重磅炸彈,扔進了順天府一般。
其勢能,引發起一場海嘯,不可小覷。
按理說,博洛被囚禁數年,其能影響的勢力,可以說已經衰減至最低了。
都說人走茶涼,不管是官員、王爺,甚至皇帝,離開權力中樞試試,一年下來,恐怕就沒人記得了。
但博洛不一樣,他是努爾哈赤之孫、饒余郡王阿巴泰的兒子,清廷沒有將博洛的王爵剝奪,至今,他依舊是清廷正經的多羅郡王。
這表示著博洛可以無所顧忌地回到政治中心,甚至不需要福臨點頭,當然,汲取權力還是需要福臨點頭的。
可有一點,在多爾袞死后,他的黨羽被濟爾哈朗和洪范等人聯手打壓清算,雖說大批的官員被清算,但總有那么一部分人,以各種方式和理由,被保了下來。
這些人,只是因形勢而被迫選擇蟄伏,但他們心里,絕對忘記不了仇恨,更忘不了曾經的位高權重。
博洛的到來,給了他們希望,讓他們有了遐思的空間。
不是他們忠于博洛,他們只忠于自己,博洛,只是他們實現心中“抱負”的工具,但,這不妨礙他們,迅速團結在博洛周圍,短短數日,博洛成為了順天府中令人不可忽視的一方勢力,成了令人仰望的耀眼的“明星”。
……。
武英殿。
博洛以一種高亢的語調,向福臨進諫。
“皇上……如今戰事緊急,皇上擴建新軍,甚是英明,可臣以為,此時向江南商會動手,不但不能緩解國庫拘緊,更會引起民間反對聲浪,甚至,因利益所系,北商會暗中投向南面……再有,太后此前所議,于社稷于宗廟皆有利,臣懇請皇上奉迎皇太后議政!”
這話,換了誰也不敢講啊,特別是當著福臨的面。
哪怕是濟爾哈朗,也不敢。
可博洛,敢。
福臨的臉色是陰沉的,這個時候,恐怕福臨最想的,就是“吳爭怎么沒一刀砍了這廝”。
博洛的進言,在福臨看來就是謀逆,他哪是要請太后來議政啊,完全是要與太后結為政治同盟,從而奪取皇權,置自己于傀儡境地啊。
但福臨沒法發作,一則博洛是他的堂兄,說難聽點,按祖制,博洛也是有資格坐上自己這位置的。
二則,博洛搬出太后來做擋箭牌,太后是誰,自己的生母、大清的皇太后,自己能發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