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二萬多人哪,一聲令下,全軍渡河,整個河面上全是人,黑壓壓的一片。
如果稍早些,那支清騎沒有撤退,天曉得,淮河河面上浮得就不可能是人,而該是尸體了。
騎兵甚至不用沖撞,單以滿人擅長的箭矢,就能讓淮河一片紅色。
可上天眷顧劉放,愣是讓劉放輕輕松松地渡河了,雖然一片混亂,還淹死、失蹤了不少人,但總算是順順利利地渡河了。
只是,這次渡河,用了整整兩天時間。
這還是劉放自己也心急了,他想著攻北門立功啊,不能讓池將軍獨占功勞啊,他丟下數千沒有渡河的“后軍”,率“軍”撲向北門。
可這時他的“軍人”依然龐大,至少有二萬人。
……。
阿濟格是不得不令騎兵返城。
但凡有可能,他也不想啊,畢竟騎兵不善守城,兵力足夠的情況下,也用不上騎兵。
那阿濟格為何要勒令騎兵返城呢?
實際上,阿濟格想溜了。
這仗沒法打下去了,久盼的朝廷援軍沒有一絲消息,兗州多爾博的援軍到了徐州就不挪窩了,反而最應該出現援軍的北面,出現了敵軍。
真要等北面這支不知來路的大軍堵住北門,三面受敵之時,想走怕是難了。
在李過、池二憨不要命的強攻下,阿濟格終于蔭生退意。
想逃,就得有騎兵,而且,須騎兵方可斷后,否則,必會被敵軍追上。
阿濟格的撤退部署非常周密,趁著夜幕,悄悄出西城,以騎兵阻擊追兵,待主力在安全之后,在途中部署伏兵,再掩護騎兵西撤。
池二憨、李過此時已經打得熱血涌頭,哪還會想到一向自大、驕悍的阿濟格,也有想溜的時候?
況且城中兵力確實不少,按池二憨的說法,就算少爺派來援兵,再攻半個月,也未必攻得下鳳陽城。
可阿濟格完全沒有想到的是,他部署的撤退計劃一切順利進行之時,有人愣往他的碗中摻起了沙子。
……。
劉放來的遲了。
他到鳳陽城北門外時,已經是天色將黑。
按理,這個時候,劉放應該下令離城一、二十里扎營休整、部署斥侯等等,待次日天亮,再對北門發起進攻。
可一切兵法、戰術,對劉放都不靈。
劉放認為,打鐵要趁熱!
他絕對不會去想,士兵經過這番渡河再緊接著急行軍,體力會不支,也不會去想,攻城要動員、激勵士氣。
他覺得自己還有力氣,士兵就應該有力氣。
于是乎,劉放大手一揮,“進攻!”
說來也怪,這些人還真有體力,在劉放的一聲大喝下,無數人向北城墻撲去,竟沒有人提出異議,譬如城墻上防守力量怎樣,譬如主要的攻城目標位置,再譬如是不是分波次攻城,甚至于連攻城最基本的云梯都沒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