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吳爭時,第一句話就是,“吳王這仗打得真不錯!古往今來,兵書上有的沒的,全讓你給使盡了。”
吳爭謙虛客套了幾句,便給李定國引見了夏完淳及部下。
而李定國也會吳爭一一引見了他帶來的將領。
“吳王,這位你見過……蜀王劉文秀。”
吳爭拱手道:“多日沒見,蜀王風采依舊啊。”
“吳王破鳳陽如神來之筆,文秀佩服!”
李定國順勢引見另一位,“吳王,這位是鞏國公白文選。”
吳爭拱手笑道:“此次我軍攻破鳳陽府,全賴鞏國公率部北上啊!”
“吳王客氣了……舉手之勞,何足掛齒?”
雙方隨即開席飲宴,氣氛熱烈。
酒過三巡,吳爭端杯對李定國道:“此次邀約晉王會晤,是想與晉王商議大西軍將戰線穩于信陽、羅山、光州一線,暫時停止北進之事……如今我朝與清廷已經達成暫時休戰協定,我軍已經開始班師南返,大西軍在光州一線已經形成一個非常明顯的突出部,缺了我軍在東面牽制,這對清軍向南反擊形成相當有利的優勢……。”
吳爭這話,是實話實說,在他看來,與李定國交心要比兜圈子要好。
可這話讓席間氣氛為之一凝。
李定國雖然臉色如常,但已經沉默下來。
劉文秀打著哈哈道:“吳王多慮了,我軍進入河南界的兵力已達三萬之眾,且晉王所率后續大軍更是源源不斷而來,最多半個月,便可與我部會合……如今閩粵全境皆在我軍控制之下,何懼韃虜之有?吳王若敢襄助一把,收復汝寧,甚至河南全境,指日可待!”
吳爭慢慢放下手中酒盞,朝劉文秀道:“蜀王所言確實有理,可畢竟西去的阿濟格部主力未損,他此時已過穎川,一旦與汝寧府清軍會合,汝寧府清軍兵力瞬間會達到近十萬之數……而我軍最近的廣信衛、廖促平左營合計兵力才二萬多人,離汝寧府至少有四、五天的行軍路程,且兩部皆須休整……遠水不能解近渴啊。”
此時白文選將手中酒杯重重往桌上一頓,沉著臉道:“吳王這話……恕我不敢恭維。當日吳王派人給我王書信一封,我王便傾全軍之力,輾轉二千里地,揮師北伐,可有對吳王說一句我部大戰之后皆須休整此類的話?”
吳爭為之一噎。
而此時,李定國開口了,他對白文選道:“不可對吳王無禮!”
白文選負氣朝吳爭一拱手道:“請吳王恕我冒犯之罪。”
吳爭忙搖手道:“都是一家人,何來恕一說?”
李定國轉過頭來,看向吳爭,“吳王與清廷言和之舉,其實我并不贊同,上陣打仗嘛,講究得就是一鼓作氣……如今北伐軍兵鋒已至青州境內,為何不迅速占領山東,將戰火燒至敵人眼皮子底下?”
吳爭苦笑著解釋道:“不瞞晉王,我也想一鼓作氣完成北伐啊……奈何力不從心啊,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我軍連續五年多,年年征戰,僅有的一些積蓄,在這場歷時三月的仗打下來,就已經消耗殆盡……況且,越往北我軍的補給線越長,可清軍不一樣,他們是在向內收縮,補給線越來越短,此消彼漲,這仗打不得啊!”
李定國大眼一瞪,一副長輩教訓晚輩的模樣,“都說江南之地繁華,吳王出手闊綽,北伐軍士卒每月的餉銀能趕上我軍小一年的餉銀了……怎么,一沒銀子軍隊就打不了仗了?這樣的士卒,這樣的軍隊,要不得!”
吳爭又一噎,這是哪跟哪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