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件事,吳爭一時半會與李定國還真扳扯不清楚,李定國文化程度幾乎可以說無,和他說經濟大道理,哪能輕易說透,確實有點麻煩了。
看著吳爭沉默,李定國沒好氣地道:“我輩之人,以反清復明為目標,死都不懼,還糾結什么銀子?這樣,我勻你……咳,十萬石糧,只要讓士卒能吃飽,就能上陣打仗!”
李定國說到后半句時,顯然也是中氣不足了。
也是,十萬大軍輾轉二千里地,家里也沒余糧啊,可就是這樣,還能說出,勻十萬石糧來,確實讓吳爭心里有些感動。
可感動歸感動,這還真不是糧的事。
李定**中雖然火槍、火炮不少,有些來自江南軍工坊,有些是直接從番商那購買的,可李定國的思維,還是停留在刀劍、弓弩、騎兵、象兵的冷兵器時代。
也就是說,李定國不怕火槍、火炮沒彈藥,沒了彈丸,操起刀劍一樣干,也能找些石匠,鑿幾個石彈,照樣往炮管里塞,沒了火藥,找匠人自己做。
可吳爭不一樣,北伐軍已經列裝火槍、火炮,軍服全是布料,士兵穿這樣的軍服,要是沒了彈藥,能上陣與那些至少一身皮甲的敵人肉搏嗎?
在吳爭看來,每一場仗少死一些人,那就等于多了一些老兵,老兵金貴啊,特別是這樣連年戰爭的時候。
隨著北伐軍和大西軍東西兩面,向北推進,清軍是越來越密集,至少數十萬大軍聚集在京畿周邊,這不是簡單地一塊硬骨頭,簡直就是一堵厚實的人墻了。
毎進一步,那都是需要拿將士性命去消耗的。
但李定國的想法不一樣,從追隨他義父闖王開始,他就看慣了生死,他認為打仗嘛,就得死人,只要能勝,拿命填也是常理,天下人口這么多,傷亡多了,再征召就是了,哪處沒有為一口吃食上陣賣命的人?
二人截然不同的想法,造成了這次集會的不歡而散,這是吳爭沒有預料到的。
……。
但吳爭還想繼續說服李定國。
酒宴提早結束后,吳爭主動去了李定國臨時落榻之地。
見吳爭來訪,李定國也很高興,臉上露出了笑容。
“吳王啊,不是我聽不得勸,實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
一見面,李定國就解釋起來,“如今閩粵已平,你在東邊一路高歌猛進,我軍僅收復湖廣半壁,此時讓將士們停止進攻……說實話,不用說陛下不答應、將士們不答應,就是我,也不答應!”
吳爭臉色凝重地點點頭,他知道,李定國說得是實情。
其一,建興朝已將勢力觸角伸進青州,距離順天府不遠了,而大西軍還剛剛出湖廣,永歷怎能不急?他一急,必定是十幾道金牌逼著李定國不斷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