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此時,剛林、祁充格已經感覺到了性命之憂,忠義二字,對于他們這種人來說,更象是個笑話。
當然,他們不會降,因為他們心里很清楚,降,他們也得不到比現在更好的地位和福利。
多爾博答應了,他甚至于沒有對剛林、祁充格提出什么條件。
這讓剛林二人“感激涕零”,紛紛贊頌“王爺胸襟廣闊,有乃父之風”,天曉得,如果多爾袞胸襟廣闊,哪有逼福臨稱“皇父”之事。
多爾博一上手,就廢除了剛林、祁充格二人的前令,開放城門,收容潰兵,剛林二人敢怒不敢言,就此時局勢而言,他們只盼能守住滋陽城三天。
由此,滋陽城中,清軍兵力瞬間膨脹,到達四萬人之眾。
……。
陳勝率部連夜北攻,輕松收復已無成建制敵軍的濟寧州。
隨后,吳易率前鋒兵臨滋陽城下,連夜對滋陽發起了襲擾戰。
可笑的是,吳易所部僅三千人,襲擾滋陽南門整整一夜,城中四萬守軍,竟無軍隊出城反擊。
直到天亮時,陳勝率主力趕到南門,攻方兵力僅守方兵力一半,可陳勝悍然下令,對南門發起總攻。
滋陽城城墻可比魚臺厚實、堅固多了,不僅如此,成為多爾博“都城”后,又兩次得以加固,雖不比順天府,可城墻上跑馬之說,并不過分。
這樣的城墻,想以炮火轟塌,幾乎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可攻之處,就是城門。
除非守軍已經將城門封堵死,但陳勝認為這不太可能,既然是多爾博“都城”,城內自然是盼望援軍到達的,如果真封死了,那鰲拜援軍怎么進?
出于這種考慮,陳勝決定賭上一把。
將士們冒著矢石,以單薄的軍服、血肉硬抗著城中發射的投石和炮彈,愣是將火炮陣地推進至城墻外一里開外。
陳勝以“曲射炮”招呼城墻上的守軍,只是攻魚臺時,炮彈用得多了,此時補給不便,造成不了象魚臺那樣的威勢。
而數十門直射炮,幾乎是頂著城門轟擊。
到最后,陳勝在城外想破城門,城內守軍拼命地補城門,雙方打成一種古怪的局勢。
反而登城與守軍肉搏血戰的主力,成了配角。
不得不說,多爾博的號召力還是強的,雖然沒有象岳樂入駐海州,拿濟席哈、藍拜人頭樹立威信斬了剛林、祁充格,但他這兩年來,在兗州的統治,還是不錯的。
但剛林、祁充格并未放棄對多爾博的挾持。
也就是說,多爾博還在二人的控制之中。
當然,這是肯定的,不然,多爾博一復出,他們豈不是自尋死路?
兩軍激戰一天,各自鳴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