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城內清軍可以與北伐軍死拼,那是各為其主。
那么,東門的戰斗,守軍的抵抗,更象是敷衍。
這些兵,沒有一個是清廷剛剛調來的,全是多爾博活著時的軍隊。
雖說他們確實是順從剛林、祁充格投了朝廷,可此時多爾博死、東莪被擒,剛林也死了,祁充格拽著東莪下城墻,恐怕是傻子都明白,祁充格是逃了。
誰還有心思拼命?
至少城下攻城的大軍,原本就是同袍,甚至于有親友在攻城隊伍之中。
在不少士兵消極怠戰地悄悄離開城墻,有更多的人加入了離開城墻的行列。
就半個時辰,巴哈納、沈致遠聯軍攻破東門。
破城之時,不下五千守軍,跪在城門內請降。
樂得巴哈納欣喜若狂,這讓他心中占地為王的想法,更有了底氣。
巴哈納向沈致遠提議分兵迅速攻向其余三門,控制全城,可這時二人有了分歧。
沈致遠執意向北追擊,從祁充格手中救出東莪。
而巴哈納卻不看重東莪,東莪只是這女子,就算是先王骨肉,也成為不了他可以效忠的主子,巴哈納此時更看重沈致遠,他覺得此時應該先控制全城,至于東莪,其實并不重要,沈致遠額駙的身份人人皆知,已經不需要東莪進行確認。
二人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終于分道揚鑣。
巴哈納率己部向城中進攻,直指西門,沈致遠率部向北追擊。
……。
天色還未全亮,集結起部隊的陳勝,對南門發起新一輪強攻。
連綿不絕的炮聲響起時,巴哈納還滯留在王府大門口。
這個時候,巴哈納才得知昨日北伐軍已經攻城、剛林被多爾博一劍捅死、多爾博自己也被三箭射死等等實情。
巴哈納整個人都不好了,他有一種不知道被誰坑了,亦或者被自己整懵了的感覺,他甚至想抽出腰間佩刀抹了自己的脖子。
怪誰?
巴哈納沒有聽從沈致遠北追祁充格,他真實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誰先占了王府,那就有了談判的籌碼。
可誰能想到,居然會是這般爛攤子?
如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軍隊向西、南兩門進發,原本以為,破了東門,滋陽城就可以如探囊取物般輕松,可事實上,這是塊硬骨頭……不,這哪是骨頭,分明是塊鐵板。
巴哈納想著往北轉進,與沈致遠會合,可已經派出的軍隊,哪是說撤回就撤回的?
焦急之中,巴哈納終于下了決心,不撤了!
他一邊向北城派出信使,請求沈致遠率軍反援,一邊他集結身邊僅剩的三千騎兵,急往南門方向增援,同時,召回向西門的軍隊向南門靠攏。
……。
沈致遠放棄占領王府重地北追,不僅僅是要救東莪。
事實上,沈致遠在之前巴哈納佯攻東門時,就已經派出一支偏師向北門穿插。
所以,沈致遠有理由相信,祁充格不可能后發先至,必定會在南門或離南門不遠,被偏師截留下來。
在沈致遠看來,此去,自己應該是收獲勝利果實的。
可沈致遠還是沒有預料到中間的變化,很多時候,老天就會與人開玩笑。
祁充格挾持東莪乘馬車北逃,所帶的人馬不多,僅一千多嫡系,也就是說,剛林那群親衛,已經被祁充格丟棄在了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