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錢翹恭不奉令也不成,倒不是說將在外君命有使不授。
畢竟命令上說得很清楚,宋安已經率部先一步出發,要是宋安或者所率銳士營有個不測,那問題就更嚴重了。
兩相權衡,魯之域、錢翹恭一致認為,兩害相權取其輕,北上與宋安會合,阻擊鰲拜大軍才是正途。
沈致遠雖說挾怒西進,可這一路上,沒有看見戰斗過的跡象,也沒有聽聞交戰,甚至連個潰兵、傷兵都沒見著,那么就說明,沈致遠已經控制了局勢,否則,巴哈納所部清軍豈能視沈致遠西進而不見?
而吳王既然傳來這個命令,應該是有意一口吃掉兗州,如果宋安擋不住鰲拜大軍,那一切想法都是一場空,甚至于緩過手來的清軍,極可能迅速東向攻安東衛。
到時,二人所要面對的,將是鰲拜和兗州大軍。
有了這個共識,魯之域、錢翹恭二部隨即轉向,一前一后,相互呼應,迅速轉頭向北而去。
而宋安獲報鰲拜大軍前鋒到達時,錢翹恭所部騎兵,正順手牽羊攻下僅七、八百清軍駐守的新泰,然后折向向西。
距離宋安設伏處,最多百里的距離。
……。
吳爭坐鎮徐州,不斷接到陳勝傳來的捷報。
可吳爭依舊高興不起來。
原因很簡單,相較于陳勝順利地向北推進,西面的汝寧府,傳來的卻是一個個不好的消息。
在吳爭與李定國在懷寧會晤次日,孫可望率一萬大軍自汝陽南下,至羅山城外,他也不攻城,在城外搭起高臺,天天向城頭喊話。
話意也無其它,就是說想眾兄弟了、自己在清廷有多受重用、可心里還想著與兄弟們,有道是有福同享,所以來邀兄弟們一起投清一起享福,諸如此類的話。
之前白文選、馬維興占領商城、光州、羅山三地,并未在這三地部署重兵,主力依舊駐于商城,而此時白文選隨李定國去見吳爭尚未返回,而馬維興坐鎮商城,無法及時應對。
羅山是個小城,城墻都是一人多高的土墻,城中僅有一千多守軍,被孫可望一萬大軍到來,已經嚇得一面向商城求援,一面龜縮于城中,驚惶不定。
而“老上司”在城外不但不攻,還情真意切地延攬,就一個時辰的功夫,城中一千多守軍開城降了。
于是孫可望依樣畫葫蘆,一費一兵一卒,不發一石一矢,兩天時間,羅山、息縣、光州皆被他用一張嘴巴搞定。
由于三城都是全城獻降,沒有人向商城稟報。
在孫可望搞定光州時,商城馬維興才得知三地失守。
震驚之余,舉大軍北向,意圖奪回光州。
可孫可望卻不戀戰,聽聞馬維興率大軍前來,他迅速開拔,棄光州北返。
馬維興隨即輕松地相繼收復羅山、息縣。
而孫可望卻一直不緊不慢地撤退。
三地的收復,給了馬維興極大的信心,他隨即下令,追擊距離不遠的孫可望所部。
然而,狡猾的孫可望,就在息縣西北的銅鐘店設下伏兵。
馬維興率主力到達時,孫可望三面伏兵對馬維興施以夾擊。
馬維興猝不及防之下,一戰下來,折損主力八千人馬,幸虧身邊護衛得力,護著馬維興一路向南突圍,才得以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