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兗州文武在多爾博和福臨之間做出選擇,其實是個偽命題,不管是年紀還是地位,多爾博都難以與福臨相提并論,那么怎么選,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正是有這種預判,洪、范二人才敢在大戰之前,力諫福臨對剛林、祁充格傳出密旨。
一旦清廷控制了滋陽城,那么清廷就立于不敗之地。
城中數萬大軍,北伐軍想攻破,沒有一、二個月很難,而清廷適時令鰲拜率軍南下,就是在向吳爭發出警告,我援軍都來了,你退不退?
這算盤打得噼啪響,可吳爭也不是個肯吃虧的主。
吳爭令宋安率銳士營數百里迂回,去阻擊鰲拜,就是看出了清廷的算盤,只要將鰲拜大軍擋住,不用多,十天足矣,那么陳勝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攻破滋陽。
當然,吳爭還是留了退路的,只派出宋安、錢翹恭兩支偏師,一旦阻擊不成,也可抽身而退,只是到時,就只能按清廷打的算盤,北伐軍從兗州撤出了。
這般部署,吳爭只在心里籌劃,可如今被冒襄一言,說了個**不離十,確實讓吳爭對冒襄高看了一眼。
就象是上天眷顧冒襄一般,就聽府外傳來喧嘩聲,“……急報……大捷……滋陽大捷!”
……。
“恭喜王爺,賀喜王爺!”
冒襄、李颙喜形于色,同聲相賀。
這確實是天大的喜訊,雖然心中已經有猜想,可真正成為事實了,吳爭胸口涌起一種狂喜。
滋陽大捷代表著吳爭夢寐以求的缺口,終于被撕開了,不,是被扯大了,大到可以不用去管西北、東北方向的清軍,北伐軍兵鋒可以直指清廷京畿了。
喜極反而有種虛脫的感覺,吳爭慢慢轉身,身體因激動有些搖晃。
李颙看見,忙上前一步,想要攙扶,卻被吳爭搖搖手制止。
“冒辟疆,孤允你入室,任選一柄劍……選完之后,來見本王。”
吳爭慢慢地回了。
留下冒襄、李颙一臉驚駭,原來,王爺早將二人在此的目的了然于胸。
這是神還是鬼,冒襄、李颙面面相覷。
……。
冒襄選了把短劍。
不為殺敵,就為漂亮。
七顆大珠碩大而圓潤,金線纏裹,顯然這是一把王室貴胄佩劍。
吳爭斜眼瞄了瞄,帶著一絲譏諷道:“此劍肖汝啊。”
冒襄沾沾自喜道:“相得益彰……相得益彰啊,多謝王爺賜劍!”
吳爭無語,面對著這個放浪形骸的冒襄,真是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偏偏,還真讓人下不了手。
沒等吳爭開口,冒襄已經將劍插入腰間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