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西門城樓上的李定國,看清西門外一團亂象,心絞起來,吐了一口血。
排開涌上來的親衛,李定國這時才真正指揮起他的軍隊來。
在城樓上以旗為令,李定國終于下了撤退令。
好在李定國沒有全軍出城迎戰,城內還留下了守城的兵力,在城墻上弓弩、火炮的掩護下,沒有與敵接戰的后軍順利撤入城中。
但已經與敵膠著的前鋒,幾乎沒有人回得來。
當最后一個大西軍士兵倒下時,李定國兩行熱淚噴涌而出,大喝一聲“李某無能累死三軍……!”
然后暈厥過去。
僅此一戰,大西軍傷亡、被俘者超過六千人。
這還不包括與清騎纏斗的騎兵。
雖說騎兵最后也由南門撤了回來,可傷亡高達三千余人,也就是說,折了三成多。
這一戰,確實傷了大本元氣了。
之前數天阿濟格攻城所造成的傷亡累加起來,都沒這半天的時間傷亡多。
而商城就此封堵城門,進入了固守階段。
……。
吳爭終究沒有入滋陽。
倒不是因為從汝寧府傳來的壞消息。
吳爭其實早有準備,按排了夏完淳、池二憨及廖仲平率軍駐府邊界,只是李定國一直不肯松口,允許北伐軍進入湖廣、河南地界,吳爭擔心引發兩軍交惡,這才一直被動待援。
所以,李定國的請援信一傳來,吳爭迅速令夏完淳、池二憨及廖仲平率軍增援商城。
逼得吳爭沒有北上滋陽的,是另外一件大事。
杭州府、嘉興府、松江府……直至應天府,先后暴發了“民亂”。
而這“民亂”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亂,而是由士子、學生率先引發的、反對吳爭與清廷簽署停戰條約的“請愿”。
吳爭知道此事,當時宋安向他稟報時,吳爭還隨意地說了聲“……先理會眼前之戰吧,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們精力旺盛……只要別過頭了就讓他們鬧吧”。
可現在,鬧得過頭了,還不是普通的過頭。
杭州府、應天府先起的“請愿”,然后向周邊漫延,人數越來越多,以至于在杭州府還發生了上萬人堵府衙(并非大將軍府衙)的情況。
而一直為吳王喉舌的“漢明半月談”,竟發表評論說,這是民智初醒,為大明復興的征兆等等之言。
更讓吳爭惱心的是,此次長林衛稟報,各府縣“女署”,也聚集不少當地織女,推波助瀾,加入了此次“請愿”。
他們喊出共同的口號是——堅決反對與清和談,須將戰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