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吳爭故意拖延,這樣一來,這場談判就顯得有些兒戲了。
吳爭提出的條件,也駭人聽聞,譬如吳爭提出山西以東、黃河以北做為清廷邊界的停戰條件,甚至吳爭還提出讓福臨退位,成為建興朝之下一個藩王等等諸如此類的苛刻條件,簡直讓蘇克薩哈、索尼不用活了。
他們若真將這些條件帶回去,恐怕腦袋得搬家。
可蘇克薩哈、索尼不敢拂袖而去,因為吳爭“想談”啊,只要吳爭還想談判,他們就得談,這是清廷給他們的嚴令。
蘇克薩哈、索尼明知吳爭在獅子大開口,毫無談判的誠意,可他們還得講事實擺道理,譬如,汝寧府英親王阿濟格尚有六、七萬精銳,譬如朝廷晉了吳三桂的爵位,由平西郡王升為平西親王,令其率軍即刻增援汝寧戰場,再譬如岳樂在青州的大軍,還有端重親王博洛將率十萬新軍南下增援等等。
奈何每次說到最后,發現吳爭不是打哈欠就是打瞌睡。
……。
徐州城里在打口水仗,可小汶河阻擊戰,不可逆轉地打響了。
鰲拜絕非戲說中那般勇猛有余、智力不足。
相反,鰲拜極具狡猾,一個能與多爾袞對抗數年,且正是多爾袞權勢熏天的時候,這樣還不死的人,說他無智,那真是瞎了眼了。
整個清廷,也只有濟爾哈朗了。
洪、范不死,不是因為他們厲害,而是他們當時以陽奉陰違的周旋功夫,打著太極。
甚至在多爾袞當面還表示過效忠之類的話,這才茍延殘喘至多爾袞死,也算是修練成功了。
但鰲拜確實沒有防備到,敵軍會在小汶河南岸設伏。
一是情報工作不到家,二是所派騎兵斥侯沒有偵察到河對岸,三是鰲拜自恃數十年沙場征戰,尋常狀況已經難不到他。
沒錯,宋安在南岸設伏,確實難不到鰲拜。
小汶河是條小支流,經過人工開拓,才有了今日穩定的河道。
可就算如此,河面也不寬,設伏河段,河寬僅六、七丈,這個距離,足以讓清軍游騎,以騎射方式,對南岸伏兵予以箭矢覆蓋。
而游騎機動力強,伏兵難以瞄準,那就是設伏不成反遭其噬了。
而鰲拜還認為,就算有伏兵,兵力也不會多,他并不知道滋陽已經失守,既然還在交戰,就不可能有大量敵軍繞過滋陽。
這也對,宋安就帶了三千人嘛。
對于鰲拜的一萬多大軍,這簡直以卵擊石。
可鰲拜不知道的是,這三千人,豈是尋常的三千人?
雖然是機構簡陋的連發槍,且還射速慢、經常卡殼,但畢竟是連發槍。
不知敵,這是鰲拜此戰吃了大虧的主要原因,并不關乎他的指揮失誤。
戰斗開始時,清軍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