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話、不表態,汝能奈我何?
蘇克薩哈、索尼二人如坐針氈。
你說要么談,要么不談,這樣拖著算什么事?
可談,對方提出的條件,哪象是停戰談判,簡直就是投降談判。
可不談,那就接著打,問題是朝廷不想打,能不打就不打。
這讓二人待徐州這三天,真是度日如年啊。
……。
徐州臨時長官,權知徐州知府李颙確實是個人才。
他話不多,可處理政事是把好手。
徐州一團亂糟糟的,不到半月,就已經海晏河清,連那些囂叫著要向應天府舉告的受了損失的達門富戶們,也慢慢安靜下來,不鬧了。
此時李颙站在吳爭面前,“王爺,再拖著……怕是不妥吧,臣倒是有些明白王爺心意,可戰場態勢瞬息萬變,短短幾天功夫,想要得到確切戰報委實太難了,況且宋將軍手下僅三千人馬,敵軍卻是上萬大軍……依臣之見,還是找個理由打發蘇克薩哈、索尼二人回去復命,如果王爺真想拖延,這南北一來一回之間,沒個十天半月怕是趕不回來……否則,傳將出去,予王爺清名有損啊!”
吳爭心里很亂,長了草了。
其實吳爭知道李颙說得在理,這兩國交戰,講得是一個堂堂正正,私下可以無所不用的耍手段,只要有本事耍就是了。
如果放在談判桌上,要么打,要么和,久拖確實不占理。
可此時有了野望,特別是徐州收復,此時北面,幾乎沒有可以阻擋北伐軍腳步的清軍。
說句夸張些的話,只要吳爭一聲令下,五天,最多七天,北伐軍就可兵臨天津城下。
這是一個多大的誘惑啊,令吳爭呯然心動。
但先過來講,從長江沿岸北調的主力,尚剛剛進入淮安府。
這不是吳爭臨時抱佛腳,而是局勢所致。
哪怕到了今日,清軍兵力尤為北伐軍兵力之三倍以上,只是分散得較北伐軍散亂罷了。
如果吳爭提早北調大軍,那么清廷隨即將集中起分散的兵力,試想,清廷將吳三桂都由郡王封為親王了,亡國之危下,還有什么舍不得的?
只有崇禎帝這樣的倔犟之人,面對大廈將傾,還舍不得封李自成一個王爵,如果當時崇禎帝允了李自成,那估計真沒有皇太極什么事了,哪怕最后明朝依舊會亡,李自成雖然也殺人,可大都殺的是明室皇族、官員。內戰之下,總比異族入侵無差別的屠戮,華夏百姓總能少受些苦,少死些人。
所以,北伐軍不能過早地渡江北上,吳爭事先也預判不到,揚州、淮安包括徐州的清軍會如此“不堪一擊”。
但就算如此,北伐軍到此時,傷亡也已經很大,泰州衛幾乎打沒了,吳淞衛傷亡過半,陳勝手中的第一軍偏師傷亡也不小,這還不包括被劉一手劉大將軍送上戰場的近萬揚州百姓。
看著誘人的果子掛在面前,抬手可得,這種誘惑,讓本就是個凡胎的吳爭,不由得想畢其功于一役。
拖著蘇克薩哈、索尼二人,只為從北面和西面傳來好消息。
吳爭內心也明白,李颙說得對,這種無賴事,換作讓手下人去干或許無可指責,但讓他一個吳王來做,確實有損顏面。
“走。”吳爭邁步,“去看看那邊談得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