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往往如此,要么高歌猛進,要么兵敗如山倒。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這和軍隊的精銳與否沒有直接關系,至少沒有太大的關系。
它只與主帥籌劃的戰略直接相關。
再精銳的軍隊,被數倍于己的敵軍夾擊、合圍,那也巧手難為無米之炊。
吳爭的戰略,出現了偏差,雖然敵人突然宣戰,確實是偶然,但往往偶然,便是必然。
吳爭終究不是一個戰略家,他只是個普通人,被北伐軍一路高歌猛進的捷報所惑,以為敵人真的就是那么地不堪一擊。
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順天府,清廷繼承了這一切,人口、物資和北方人先天上較南方人體格強健,而北伐軍連續數月的北攻,戰線不斷地拉長,確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一切的一切,造成了此時戰略上的被動。
兗州、淮安兩個方向,北伐軍都在后撤。
吳爭也在后撤。
倒不是他怕死,不敢指揮前置,而是沒有必要。
吳爭此時已經撤至山陽,淮安府府治。
也就是那個曾經泰州衛連攻一月多都沒攻下的城池,也就是祖大弼先倨后恭最后歸降的那個城池。
這是座堅城,雖然在之前戰火中毀損不少,但當時泰州衛主攻的是南門,而現在,要守的是北門。
敵人還被孫嘉績、魯之域擋在贛榆一線,吳爭已經在部署山陽城防御了,這是淮安的極北和極南,可想而知,局勢已經多么地嚴峻。
選擇在山陽部署第一道防線,一是因為山陽城大而堅固,二是山陽城北面便是黃河。
憑天險而守,輔以火炮封鎖河面,按理說,岳樂就算最強悍,恐怕也得先學會游泳吧?
但此時的吳爭,一臉陰沉。
自己主動將部隊南撤,而兗州新附,沒有充裕的彈藥、物資和堅實的民心擁護,顯然是擋不住博洛數萬大軍強攻的,這直接造成了徐州、兗州成了防線突出部,很容易被蜂涌而來的敵軍合圍。
而徐州、兗州,尚有陳勝、沈致遠、宋安等部沒有撤回,這不能不讓吳爭提心吊膽,這么人都是吳爭無法家有割舍的,任何一人,都不行!
可問題是,不管是西路陳勝、沈致遠、宋安部,還是贛榆方向孫嘉績、魯之域部,都已經與敵膠著,不是想撤就能撤的,稍有不慎,那就不是撤退,而是潰退了。
看著一臉陰沉的吳爭,冒襄臉色也不好,之前勸進之言猶在耳邊,不想,剎那之間,局勢惡化至此,安東衛、海州和泗水、曲阜連續敗戰,雖說丟得只是四個小縣城,可對局勢的影響是巨大的。
軍心士氣先不說,就說對后方的民心和對建興朝堂,那都是不可逆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