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急道:“少爺放心,我這就向應天府傳令……不查個水落石出,我甘受軍法!”
吳爭拍拍宋安的肩膀,“這事先放放……我問你,之前各府發生民眾游行,鬧得沸沸揚揚,這事如今怎樣了?”
“說來也怪,原本游行如燎原之火,越燒越旺……可此次清廷向我朝宣戰之后,他們頓時就消聲匿跡了……據應天府長林衛報來的消息,判斷極可能是他們游行的訴求得到了滿足,游行已經沒有意義,也就不了了之了。”
吳爭負起手來,在屋里走了幾圈。
然后停在宋安背后,開口道:“此事相當古怪,按理說,這些人不鬧騰了是好事,可……我心里總覺得……難受,就象吃了顆蒼蠅一般的難受。”
宋安忙轉身看著吳爭,道:“我之所以沒有下令對這些人采取強硬措施,是因為他們并不反對少爺,甚至言詞中還非常推崇少爺……他們只是不想朝廷與清廷和談,從這方面來說,他們的訴求是合乎大義的……。”
“大義?”吳爭冷冷道,“你的稟報,讓少爺我被你誤導了……我原本以為,這僅僅是一次民智的開啟,這些年輕男女懂得了為自己的利益、理想聚集起來,向官府抗議。”
宋安急問道:“難道少爺不認為是這樣的嗎?”
“真是這樣的嗎?”吳爭反問道。
“可……這事說得通啊。”宋安辯解道,“他們想繼續北伐,而眼下兩朝已經開戰,他們的目的達到了,自然就不鬧了。”
吳爭悠悠道:“從表面看,這事合乎邏輯……可你想想,各府如此規模的游行,開始時,或許可以解釋成是聽聞之后,引發心**鳴,然后各府群起呼應,但突然消聲匿跡,這就古怪了,民眾的消息什么時候有這么靈通了?一個府中,還可以解釋為口口相傳,可江南二十幾府,甚至連江北揚州等府,也是如此……你就不覺得奇怪?”
宋安愣住了,他思忖許久,突然道:“難道是有人在背后發號施令?”
吳爭沒有回答,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我馬上派人查!”宋安感到了一陣刺骨地冷意,“若真是有人在背后發號施令,如此的號召力,太可怕了!”
“有懷疑的方向了嗎?”吳爭淡淡道。
宋安揖身,“小安愚鈍,請少爺指點!”
“那你說說……如今的建興朝,誰最忌憚兩朝開戰?”
宋安一愣,“如今朝廷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對決戰都是盡力支持,并無人在朝堂上提出反對啊?”
吳爭看著宋安,悠悠一嘆,宋安確實是嫰了些,或許將擔子壓得太重,反而遲滯了他的成長。
“這事的邏輯,初看很正常、順溜,民眾仇恨韃虜有繼續北伐的訴求,當聽到兩朝重新開戰,目的達到,于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可誰將消息告訴他們的,開戰至今,不超過十天,可消息卻在開戰后三、五天就整個江南都知道了,就算朝廷快馬邸報,也不過如此吧?”
說到這,吳爭點點宋安道,“誰有這個能力,建興朝這樣的人不多吧?”
“皇帝?”宋安駭然吐出這兩字。
吳爭扯扯嘴角,“也不盡然。”
“還有誰?”
吳爭悠悠道:“大將軍府、衛國公府、漢明半月談、三大學院、織造司等等……皆有這能力。”
宋安搖搖頭道:“大將軍府是少爺開的府,這怎么可能呢?熊大人和二位張大人,還有錢大人、莫老……況且有老爺和小姐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