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州這場無厘頭的鬧劇,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后果也是慘痛的。
正在與廖仲平左營、池二憨部對汝陽城形成三面包圍之勢的李定國,驟聞消息時,整個人都僵硬了,甚至連一絲怒火都沒有。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奈何天意難逆,非戰之罪!
聞訊趕來的廖仲平、池二憨,力勸李定國向東轉進,不可與敵糾纏,否則吳三桂騎兵一旦抄了商城后路,后果不堪設想。
然而李定國不答應,他決意率軍退回商城,誓言要救回永歷帝。
廖仲平、池二憨無奈之下,只能一面向吳爭稟報,一面各自率軍東撤。
廖仲平左營退回廬州府,與夏完淳建陽衛匯合,而池二憨率部撤向鳳陽府穎川。
這或許是沒有辦法的唯一辦法,廬州、鳳陽與商城互為犄角,若是商城有不測,也可為李定國留下一個退兵的方向。
三天后,李定國在商城西門外集合起三萬八千大軍,誓師討伐信陽城叛賊吳三桂。
這幾乎是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可惜,性格決定一切。
……。
剛剛回到江都,準備部署城防的吳爭得報,無比憤怒。
不是憤怒吳三桂的反復、無恥,也不是憤怒于朱由榔的眼高手低、昏庸無能。
而是憤怒于李定國的綁架!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或許李定國心里并無這種想法,但他的做法,事實上已經形成對吳爭的道德綁架。
三萬八千人想從坐擁數萬“關寧鐵騎”且步軍更是多不勝數的吳三桂手中救出永歷,這簡直是癡人說夢,就算大西軍舍命拼殺打贏了,吳三桂只要隨手將刀往朱由榔脖頸上一架,到時李定國退是不退?
這就是個無解的局,李定國能想不到這點?
若真想不到,吳爭就不憤怒了。
正因為李定國身經百戰,明明想到這問題的存在,卻依舊一意孤行,才讓吳爭憤怒。
增援吧,就是一個無底洞,而且是打不贏的無底洞。
不增援吧,于公于私,世人皆會指責吳爭坐視大西軍覆沒、見死不救!
可吳爭現在手中根本沒有可以派去增援的兵力。
吳爭效仿抗戰時薛岳的“天爐戰法”,在淮安、揚州一線為南下的清軍,設計了一個爐子。
以長江天險及江面上施瑯水師為爐底,第一軍三萬六千人為東、西爐壁,以沈致遠的新軍和劉放的衡陽衛做為收口和截斷南北清軍聯系的砧板。
吳爭還打算令池二憨部東進加固西側爐壁,可現在,池二憨部還能動嗎?
就算不救李定國,一旦大西軍被阿濟格、吳三桂合力擊潰,清軍順勢東進,不但鳳陽府不保,甚至還會引發吳爭布下的“爐”,一壁坍塌。
這一夜整宿吳爭沒有合眼,一直站在地圖前,左右為難。
整張地圖上,勉強可以動用的,就是朝廷右營和李過的廣信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