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古銅色的臉上,此時也難得露出一絲笑容。
“二位將軍今日肯棄暗投明,實乃蒼生之福……孤心甚慰!”李定國勉勵道,“二位將軍放心,孤與吳王皆非心胸狹隘之輩……過往不綹,只要二位日后忠于王事,孤定不會舊帳新算……這樣,二位若有意居于本王麾下……官職、俸祿一切如舊,孤視二位與大西軍將領絕無二致!”
吳爭在邊上微笑著,說實話,雖說對王屏藩、馬三寶的勇武有些耳聞,可吳爭并無想招攬二人入自己麾下的想法。
北伐軍不缺冷兵器作戰的將領,騎兵已經有了錢翹恭、祖大弼等人,吳爭也沒有想將風雷騎無限擴編的想法,況且,這二人的帶兵方法還是老一套,與北伐軍現行的格格不入,所以,這二人歸入李定國麾下,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安置方法。
吳爭此時還想著,河南戰事一停,便將收復西北一攤,交給李定國的大西軍和李過的廣信衛,畢竟,此時在西北的李來亨、郝搖旗的大順軍殘部忠武營,與李定國、李過有著香火情。
但西北不比沿海,沿海水路縱橫交陌不同,勘亂西北不能少了騎兵,若有這二人襄助,李定國、李過應該是如虎添翼一般。
所以,吳爭只是旁觀,只要不少了分自己的一半戰馬,也就成了。
不想,王屏藩、馬三寶卻謝絕了李定國的好意,轉向吳爭拜伏,鄭重齊聲道:“某等愿追隨吳王殿下效死力!”
李定國錯愕。
吳爭不由得尷尬起來。
人算,不如天算啊!
……。
但,吳爭判斷錯了一點。
吳爭預判斷著吳三桂潰逃方向為北,故派先前偏師,還有蔣全義率部增援偏師,亦是將真陽一線,定為阻截之地。
可從王屏藩、馬三寶的口中得知,吳三桂竟是向西北泌陽方向逃竄,再轉北至裕州與他的主力會合。
不成!
吳爭當即下令,右營出北門,銜尾追擊。
讓李定國鎮守信陽城,以備不測之需。
原本李定國也是想加入追擊的,只是永歷帝遺體尚未入殮,對于李定國而言,自認得送永歷最后一程。
同時,王屏藩、馬三寶懇求吳爭開恩,勿令其及其麾下騎兵,與吳三桂正面對決。
吳爭倒不是不信他們,而是也認為,新附的軍隊與舊主對決,確實是難為他們了。
最后,李定國令馬維興率一萬大西軍,暫歸吳爭指揮調遣,加入了追擊吳三桂的行軍。
……。
世間事,往往是聯盟反被聰明誤。
吳三桂自認是聰明人,將已經有了自己思想的“刀”棄之,卻不想,反倒讓吳爭撿了個大便宜。
更“不幸”的是,王屏藩、馬三寶向吳爭、李定國道出了吳三桂的撤退方向。
直接導致了吳爭立即率大軍急追。
可,能追得上嗎?
要知道,吳三桂所部大都是騎兵,這一撒開丫,兩條腿豈能追得上?
還真追得上!
因為吳三桂所部,不管行軍方向是正北還是西北,必須渡過淮河,尋常小河也就罷了,可這時的淮水,河道正寬、水流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