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李過失去了將士的信任和控制能力。
而高一功,為人忠厚、本份,又是忠義夫人高桂英的弟弟,在廣信衛老兵心中,那就相當于舅爺啊。
由此,高一功的呼聲漸漸壓過了李過,成為了廣信衛軍中繼李過之后,又一個精神支柱。
然而,吳爭見了李過之后,給了李過又一次的機會,并指導他去化解軍中將士心中對他的不信任。
由此,李過再次成為廣信衛的控制者。
而高一功,并沒有因為失去機會而心存怨恨,主動向李過示好,廣信衛從鳳陽府開撥西進之時,原忠貞營三巨頭李過、劉體仁、高一功再次聚攏在一起,可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啊!
這三千騎兵,正是由高一功率領。
高一功品性敦厚,但不宜統兵,這是吳爭給予他的評價。
這里所說的不宜統兵,并非指高一功不會打仗,而是指高一功戰法過于僵硬,屬于那種冷兵器時代將領的典型。
就是喜歡一上戰場,就身先士卒往前沖的典范。
所以,吳爭這句話的評價,指得是高一功只可為將,不能為帥。
試想,這要是大軍交于高一功手中,好嘛,一開戰,他就沖前去了,萬一有個不測,一支軍隊就全報銷了。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這也是吳爭再次啟用李過執掌廣信衛的主因。
但高一功此戰,確實打出了他的氣勢,符合他的秉性。
高一功率三千人馬,趕到洛陽城東門時,時值天色大亮。
準確地說,這是一場破襲戰,因為東門外敵人是察覺到高一功來攻的。
按理說,高一功部與敵應該相峙一段時間,因為不明白敵人的兵力和防御情況。
怎么可能一照面,就死活不顧決戰呢?
然而,高一功就這心性,就這么一照面,一聲虎吼,“沖!”
干就完了!
結果,一戰成名!
就一個時辰,三千騎兵殲滅城外六千吳三桂精銳步軍,連氣都不打一喘的。
直瞧得東門城墻上數百大西軍守軍,心潮澎湃,直后悔將城門封死了,否則,也能出城分一杯羹的。
而正是由于高一功摧枯拉朽地一場猛戰,嚇得那個老謀深算的吳三桂,以為大批北伐軍趕來增援洛陽城,這不,連最基本的偵察都不想了,嚇得直接下令——撤!
至此,被吳三桂四萬大軍,前后圍攻達四天的洛陽之圍,迎刃而解。
果然如吳爭所料,人之將亡,其鳴也哀,吳三桂先是斷臂求存,自毀城墻,后又屢屢犯錯,從入河南界后,所率十萬大軍,至此時從洛陽西撤時,僅剩三萬多人……是到了該亡的時候了。
此正好應了一句古話,自作孽,不可活!
……。
說來也怪,吳三桂一撤,李定國醒了。
當然,這是個巧合。
李定國的心性,再不濟,也不屑做那種以昏迷來避敵的蠢事。
看著來援的高一功,李定國艱難地道:“……勞煩……傳訊于吳王……我要見他……!”
高一功鄭重地點點頭,“高某這就派人傳訊……另則,奉吾王令諭,我廣信衛馳援洛陽城,我部主力最多兩日皆可抵達洛陽,請晉王放心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