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致遠霍地轉身,瞪眼……他X的,大意了!
晃著李溥興身子時,沈致遠不顧李溥興氣若游絲地申引,擦了擦眼角殘留的淚漬,笑罵道:“……小子,傷好了,你得還禮……得倆……本伯爺的鞠躬,可不是你能受得起的……沒得夭壽……!”
……。
原本打算與李溥興于鳳陽府會合,再一起去洛陽的吳爭。
在得報邳州戰事后,臨時改變行程,前往邳州探視李溥興。
吳爭確實感到后怕。
如果李溥興陣亡,自己與李定國之間,必會出現不可逆轉的鴻溝。
這和雙方交情無關,而是勢力利益之間的……不可避免的劇烈碰撞。
為什么這么說呢?
如今永歷帝被害猝亡,雖說有血詔在手,可,哪就是一張不敢恭維的黃綾。
說它有用,也有用,說它沒用,就不過是廢紙一張。
如果皇帝詔令真可以主宰一切,那么數千年來,朝代就無法更替了。
永歷朝的地盤,占得比吳爭的大多了,土地、人口一多,腰桿子就硬,真要到時來一場火拼?
李溥興有個不測,不僅僅是李定國傷心,事實上,李定國也無法徹底掌控永歷朝各方勢力。
如果李溥興活著,加上李定國已經答應吳爭,那么永歷朝各方勢力或許可以妥協,但如果李溥興陣亡,那么文過飾非國朝各方勢力必定借此說事,來反對吳爭的兼并。
道理很簡單,李定國相當于永歷朝的一桿旗,他在,就算永歷朝被吳爭兼并,也只是個名頭,實際上,吳爭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將手伸手云貴。
可李定國年紀大了,而李溥興是世子,名正言順的承嗣者。
有一天李定國老去,李溥興承嗣,加上二人之間有著郎舅之誼,西南各方勢力心安得很,再怎么著,想要動西南,吳爭好意思嗎?
西南各方勢力依舊可以在李溥興的庇護下滋潤地過著。
可如果李溥興沒了,一旦李定國老去,誰來承嗣?
李嗣興已經救父而死,李定國再無子嗣,那么,一旦被吳爭兼并,西南各方勢力必定擔心吳爭隨時會將觸角伸進西南,那就象寡婦死兒子——沒了盼頭一樣!
所以,吳爭是真的后怕,不該讓李溥興從自己的身邊離開,去參戰。
……。
吳爭到邳州時,被民眾夾道“歡迎”。
沒有任何歡呼聲,因為,不合適。
死得人,太多了、太無辜了。
可百姓感恩于北伐軍及時地出現,拯救了他們。
人心,只要不被有心人利用、蠱惑,就是清平的,民眾記得誰對他們好,也記得誰對他們惡。
走在這樣沉悶的街道上,被一雙雙淚眼注視,吳爭的心是揪著的。
沒有辦法。
吳爭確實是沒有辦法,就算是神仙,也不可能拯救所有人,特別是這種無法預料的狀況。
吳爭能做的,只有令被留用的地方官,免去當地三年賦稅。
……。
李溥興已經蘇醒,只是身體顯得非常虛弱。
按軍醫的說法,李溥興運氣之好,好到了極點。
卓布泰的射術確實精湛,腕力也夠,一箭穿過胸腹間,愣是沒傷到內腑。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李溥興當時的昏迷,大概率是因為后背的刀傷,流血太多所致。
雖然性命無虞,可需要休養至少三個月。
聽到這,吳爭明白,李溥興是無法隨自己去見他爹了。
吳爭并沒有事先將李嗣興的死和李定國的傷,告訴李溥興,此時,自然更不會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