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即,岳樂就悍然下令,“固守海州,等待援軍!”
逃不掉,那就不逃,手中尚有四萬兵力,戰事猶可為之!
在岳樂心中,這并不是絕境,而是背水一戰的良機!
他的三哥正在北面濟南府,只要自己在海州牽制住敵軍主力,那么,博洛就能率大軍直撲滋陽、徐州,乃至鳳陽府。
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欲撤退的退不了,欲追擊的已經到了。
不用分說,海州大戰,就此開啟。
這是一場關乎到北伐進程的關鍵戰役。
所以,吳爭必須立即趕回去。
除了吳爭,再無,能隨心所欲地調動、指揮北伐軍各部作戰。
離開洛陽時,李定國對吳爭道,“烽火歲月山河飄搖,蒼生蒙難家國難安,你我有幸可改變這個世道,幸甚……我與汝約定,汝入順天府之日,便是我占玉門關之時!”
吳爭回答道:“功不分,禍不計……與君并肩立!”
“珍重!”
“珍重!”
……。
這場仗打的時間,實際已經跨越了三個年頭。
從建興二年冬至四年春,從僅吳淞、金山兩衛,至第一軍全數開撥。
而戰場也從揚州、鳳陽,一直北推至淮安、徐州,而今已至青州、兗州。
戰果不可謂不大,代價不可謂不沉重。
前方將士流血舍命,后方民眾流汗忍怨。
連吳爭本人,也不得不對許多人、事……妥協!
但,這些都是值得的。
唯一讓吳爭感到遺憾的是,過往舊部,一個接一個地殞沒于沙場,先有岳小林,后有史坤……那種令人感到無力的沮喪,甚至可以擊垮一個人的心。
但,吳爭不得不去面對這些殘酷的事實。
在歸途中,吳爭就已經發出他的第二道監國詔令——百萬雄師過黃河,將北伐進行到底!
百萬雄師,那確實是夸張了。
吳王麾下攏共就二十余萬北伐軍,就算加上建興朝左、右營,那也不足五十萬。
但,這還真不是唬人的虛話。
如今的江南,動員能力是超前的。
六年的妥協和隱忍,于民休養生息,生活、物質水平的上升,還有這六年間,俘虜來的降兵就不是少數。
降兵能用嗎?
當然不能盡用,但也不能不用。
這些都是漢人,或趨炎附勢、或為保全性命,亦或是為了一口吃食……而這些理由,如今皆已經改變。
有了選擇的余地,他們,愿意調轉矛頭、刀尖和槍口!
西自廬州、安慶,中有徽州、寧國,東至杭州、松江。
在吳王的監國詔令下,無數駐囤軍開撥,北向的道路上,人潮如流。
大將軍府動員起三十萬民役。
而應天府朝廷,更是在長江岸邊組織起六千余艘大小船只,號稱是萬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