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罵我好口,相打無好手。
關乎到雙方先天的血脈,特別是在內部,那幾乎是是不需要特意鼓動的。
這邊一招呼,那邊人就聚集起來了。
從開始用手,到用棍,然后……就沒邊了。
當一個漢軍士兵被砸破頭栽入火堆里不動時,一切,都失控了。
滿人斗毆動刀,如今漢人斗毆動火藥。
清軍中對火藥的管控,遠不如北伐軍嚴格,紙彈一撕,往同處倒上,只要人多,想湊幾斤是幾斤。
漢軍有多少人?
兩營五萬人,不用這么多,百人就足夠了。
于是乎,槍聲、爆炸聲先后相繼響起……最后,就是蔣全義他們看到的那幕沖天的火光,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就是引爆了一處……存放火藥的庫房,而已。
……。
蔣全義的戰術思路是明確且正確的。
但蔣全義心太急了,錢翹恭的謹慎,是必要的。
數十里戰線,引爆一個庫房,所造成的損壞并不嚴重,至少,不會牽動整條戰線,畢竟,博洛大軍中,滿人并不少,有四成之數。
所以,想要整條戰線因一場兩族士兵的爭端而崩潰,概率極小。
當然,根本還是在于,清軍中的漢人,他們并不認為自己不是漢人所致。
也就是說,等博洛清醒認識到兩族士兵之間無法彌合的芥蒂,開始插手整頓時,清軍方面的混亂還是可控的。
如果這個時候,蔣全義率部沖鋒,那么后果不堪設想,因為這不是偷襲,而幾乎是全軍出動,根本隱瞞不住敵人的耳目。
就算被蔣全義率部沖破局部防線,可敵騎并未部署在正前方,而是在博洛中軍。
只要博洛一聲令下,敵騎很快就會對蔣全義展開兩翼包抄。
那么,只要天一亮,局勢就會非常明了。
除非蔣全義可能硬撼清騎的沖擊,否則,戰局就會立即反轉,并且一面倒。
所以,錢翹恭的謹慎,是必要的。
這個時候最正確的做法,就是等待。
等待有兩個好處,一是規避風險,不管敵人的混亂是真是假,但造成的損害已經即成事實,自己靜觀,又不損失什么?
二是可能坐觀敵人混亂的漫延,誰能保證,在這漆黑的夜里,還會不會再發生些什么?要是混亂繼續漫延,那等天亮時,說不定敵人全線崩潰了呢?
做人要有夢想嘛,萬一實現了呢?
可蔣全義的做法,等于將自己架在了火上烤。
稍有不慎,不用說立奇功了,連同數萬大軍,一起被他坑了。
這關鍵之處在于,博洛能不能及時制止前方這塊場近乎于找死的內訌。
那么,博洛會去安撫漢軍士兵,以消彌、化解兩族士兵之間的尖銳矛盾嗎?
按個別的將領,或許會,畢竟是大戰在前嘛!
但博洛不會,或許以前會,但現在……他不會!
皆說一飲一啄,皆有天意。
博洛被吳爭拘禁杭州府兩年多,這其中的痛苦,非常人所能理解和體會的。
他不是罪犯,是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