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知道,自己不是個好人,逼人逼得太狠了。
別人是攏多數人的錢財,去向少數示好,而自己是攏少數人的錢財,向多數人示好。
這區別在于,攏少數人的錢財,須夠狠,比攏多數人的錢財更狠!
因為以少濟多,本就是件世人眼中不靠譜的事。
這不科學啊!
可吳爭知道,這是做得成的事,也一直在做。
與張國維的一席談話,最后沒有絲毫懸念——不歡而散!
吳爭強硬地以自己是大將軍身份,否決了大將軍府諸公的共識,執意將戰爭進行到底,并勒令大將軍府,繼續執行戰時機制,就是唯大將軍令是從!
……。
濟爾哈朗鎩羽而歸。
他滿心期待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和議。
不想,僅一夜之間,吳爭態度截然相反。
不過,他的來使,還是有所收獲的。
譬如,他讓吳爭有所“畏懼”。
再譬如,他趁此已經向杭州府,付出了又一道,命令。
對此濟爾哈朗而言,活著的時間不多了,是該為孩子們想想了。
好歹是自己親生的,不生兒,不知兒子厲害啊!
……。
戰爭的重啟,在世人預料之中,也在某些人的預料之外。
這些人,突然間想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吳王殿下一直掛在口中的“商亦為國之本”,其實就是……狗屁!
因為,吳王令一下,按戰時機制,大將軍府治下,所有一切,只要戰爭用得上,皆為戰爭物資。
無數的錢糧、貨物皆被官府封存,換來的,就是官府出具的一紙收據。
有用嗎?
有用,說明曾經有一筆巨大的錢財,在自己手里待過,或許戰爭勝利了,官府可以原物奉還。
然而,戰爭勝利得多長時間?
半年?一年?亦或者是兩年、三年?
就算它是一年吧,這一年之中,錢能生出多少錢?
不用多說,將錢投入江南商會,一年至少能分本金四成以上的紅利吧?
官府能給多少?
若說沒用,也未必不對。
如果戰爭打輸了,這紙收據,恐怕就成了一張廢紙。
江南各府所有的商人,對此敢怒不敢言。
或許他們本無意反對北伐,但,真得涉及到了自身的切實利益,他們感受到了痛,刺骨之痛!
一夜之間,杭州府,依舊還那個杭州府。
可誰都能感覺到,杭州府,空氣都變得壓抑起來。
這不象陳子龍謀反伏誅那時,空氣是熾熱的,心有不滿、同情陳子龍的人,在大聲地呼喊著、聚集著、反對著。
而此時的杭州府,安靜、壓抑到了極點。
山風欲來,風滿樓,這是要鬧哪樣啊?
吳爭不知道。
或許知道,裝作不知道而已吧!
他對陳名夏的話,說明了一切“若這天下真容不下我,那我就離開……但,我想做的事,亦無人可以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