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岳更是拍手叫好。
夏淑吉道:“妹妹與海岳是女署副令……之前,咱們鼓動所轄各府織女和太平、寧國等府學子……王爺并未追究,所以人手應該還能召集起來……只要女署動起來,加上明社數萬社眾,再加上已經開撥諸衛和杭州府周邊民眾……事便可為矣!”
這話讓屋中其余三女眼睛一亮,皆點頭稱善。
夏淑吉看了眼吳小妹,又想了想,斟酌道:“另外,咱們心里都清楚,家弟是絕不會與吳王反目的……自然,建陽衛不可能奉旨去杭州府護駕……如果吳家妹妹肯拋頭露面……以郡主身份,在京城召集心向吳王之民眾反對、抗議魯王登基……如此,定可震懾京城居心叵測之人,從而影響朝廷決策……!”
諸女一臉興奮!
……。
三日之后,應天府再一次上演,萬眾來“朝”的那幕景象。
源源不斷的民眾,從太平、寧國、廣德、鎮江周邊等府向應天府進發。
人,還是同一批人。
只是,他們的訴求變了,他們打出的標語是——堅決反對魯王復辟!
于是乎,短短七、八天內,江南十九府之地,數以十萬計的民眾反對朱以海竊國之舉。
他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這個集向地,一個是杭州府,一個是應天府。
應天府來文的,杭州府來武的,可謂是文爭武斗啊!
建興朝堂,迫于民眾輿論之壓力,終于做出了不承認魯王為建興朝新君的決定。
當然,“民眾輿論之壓力”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郡主吳小妹打出吳王旗號,在吳王府召集在京吳王擁護者,廣攬臣民,在長安街上,開壇講座。
夏家才女夏惠吉主講。
永歷朝郡主、晉王嫡女李海岳站臺。
建興朝郡主、吳王妹子吳小妹壓陣。
瞧瞧,這陣勢,焉能不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講什么呢?
論魯王朱以海趁火打劫,竊國之舉之無恥!
論大將軍府諸公忘恩負義、背棄舊主之卑鄙!
論監國吳王殿下大公無私之仁義!
于是乎,當年早就被吳爭主持“朝廷錢莊弊案”收攏起的偌大一部分京城人心,整個京城開始沸騰起來。
此時朝堂之上,代首輔王翊、閣臣冒襄、馬士英等,終于在內閣會議上以壓倒性的多數,達成了否認魯王在杭州登基的合法性。
而最古怪的是,京城明室宗親,在這次的問題上,幾乎全在了吳王這邊。
就算是他們真被吳爭整怕了,可要如此異口同聲地反對魯王登基,那也非比尋常啊。
朱以海,看來真的是不得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