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一把燒紅的刀子,捅進冰雪中嗎?
這場遭遇戰,就是這種情景。
吳爭的親衛騎兵,根本不理會面前的敵人,輕易地將鄭森所部,捅了個對穿。
然而,吳爭依舊沒有停下戰馬,甚至于沒有減慢一絲速度。
在突破鄭森所部之后,率親衛騎兵直撲吳王府方向。
就在鄭森疑惑吳爭為何不停下收獲勝利果實的時候,鄭森突然發現,此時他眼前的敵人,并非是吳爭,而是吳爭身后,向自己涌來的密集的人群。
鄭森驚愕了,他甚至能辯認出人群之中的府兵和平亂軍軍服。
他悲哀地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人心不在朱以海和他身上。
可鄭森依舊沒想明白了,吳爭是怎樣勸降了兩座城門的守軍,并迅速令他們臨陣反戈的,因為時間太短了,短到令人震驚。
……。
這是一場虎頭蛇尾的戰斗。
甚至不可以說是戰斗,因為吳爭根本沒有下令,令他的親衛騎兵攻某人或某處。
從入艮山門始,吳爭一直在策馬飛奔,沒有下令開一槍、殺一人。
然而,被許多人稱為不可收拾的城中亂局,就這么迅速平息了,至少,平息了東邊半城。
而吳爭與宋安、劉元、張新俠等,在吳王府面前會合時,沒有人還認為杭州城能亂過今天之后。
不需要任何動員,沒有任何命令。
全城本在各自為戰的“民軍”,不約而同地向吳王府方向聚攏。
鄭森在城中各處“平亂的”軍隊,如同過街老鼠一般地被四方涌來的人潮所擠壓。
事情,就這么簡單。
……。
鄭森被抓了,活捉。
他很幸運,比他的軍隊中任何人都幸運。
因為追隨吳爭而來的是艮山、慶春兩城門守軍。
軍人嘛,不管是精銳,還是烏合之眾,相較于普通民眾,總會有某種不可言傳的榮譽感和紀律約束,他們沒有殺鄭森,鄭森只是挨了些許不知從哪來的拳腳,顯得有些鼻青眼腫罷了。
可他部署在城中各處的軍隊士兵,就沒有他那么好運了。
百姓是憤怒的。
杭州城已經六、七年不見戰亂了。
可就因為朱以海和鄭森,城中數千人無辜喪命,誰沒個親友,數千條人命,等于牽動了半個城。
最重要的是,在吳王入城之際,鄭森的軍隊還在各處鎮壓反抗的民眾。
群眾運動,永遠是發起容易,結束難。
等到熱血涌頭時,就算發起人,都難以控制民眾結束。
隨鄭森入城的萬余軍隊,最后只活下來一千多人。
而鄭森在城外的,正打算入城的三萬多軍隊,因處州衛、吳淞衛的兩面夾擊,被死死地牽制住了。
隨著軍校軍團由東側加入戰局,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鄭森在大吼要見吳爭。
然而,吳爭沒有理會,他要見的,絕不是鄭森,也不是已經被控制起來的朱以海。
吳爭甚至沒有入王府,而是直奔莫家大宅。
這才是吳爭毅然南下的,真正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