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森一臉懵逼樣,“汝究竟想怎樣?”
“就說你答不答應吧?”
鄭森想了想,抬頭道:“既然汝有意想讓森劫掠過往海商……。”
“滿口胡吣!”吳爭喝斥道,“孤會讓你劫掠過往海商?”
“那汝何意?”
吳爭朝黃昌平呶了下嘴,黃昌平將一卷地圖攤在地上。
“帶你的船隊,去這作賊!”吳爭用鞋尖踩踩地圖上的某處道。
鄭森一看大驚失色,“……松浦津?!”
……。
此時東瀛已經結束了戰國時代。
德川家康發動關原合戰,打敗西軍,干掉了豐臣氏后人,建立了德川幕府。
松浦津,隸屬于肥前國平戶,這個臭名彰昭的一隅之地,才是倭寇誕生的搖籃。
被時稱平戶水軍的倭寇,就一直襲擾大明沿海和朝鮮。
都說倭寇只是東瀛落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的集合,其實是不對的。
應該說,倭寇自其誕生那天起,就帶著東瀛統治者的意念。
元朝時,忽必烈兩次揮軍攻打東瀛,松浦家族的領地首當其沖,松浦家借助“神風”與后來修筑的海濱防衛工事,兩次“擊退”元軍。
為了報復元朝的侵略,松浦家族開始對朝鮮半島沿海進行掠奪。
因他們來自平戶藩掌控的三個島(對馬島、壹岐島、平戶島),所以被稱為“三島倭寇”。
后來,松浦家對朝鮮與大明沿海的侵擾,逐漸演變為純粹經濟性的掠奪,對實施海禁的明朝沿海邊防造成了頗大的威脅。
但其間,倭寇犯邊一度中止過。
洪武末年,統一東瀛的足利義滿,希望肅清南朝的殘余勢力,同時也想發展與明朝的貿易。
于是,遣使至明朝,在明成祖時期,兩國恢復了正常關系,雙方建立了勘合貿易關系,明朝給予足利幕府貿易憑證,即勘合,日本方面憑勘合來“進貢”,實則是進行貿易。
明朝發展與日本的關系,主要為了消除倭寇對中國沿海地區的侵擾,足利幕府也積極剿捕倭寇,于是,倭寇一度在明朝沿海消滅。
可在足利義滿死后,其子足利義持改變政策,雙方勘合貿易中斷,日本不再剿捕倭寇,足利義滿時期稍有收斂的倭寇劫掠又在中國沿海一帶蔓延開來,直至今時。
所以,倭寇行為,不是個人行為,而是統治者的意志體現。
從戰國初期,松浦隆信征服了肥前國北部及壹岐國成為了大名,而他本人就有直接參與倭寇行為。
之后,松浦家族又收留了明朝海盜汪直、徐海等人,被松浦隆信奉為上賓,還將松浦津劃給汪直做為根據地。
從此,鳥不下蛋的平戶,搖身一變,成了東瀛對外貿易的重鎮。
到了崇禎年間,其子松浦鎮信因在關原大戰時,保持了中立,戰后依舊領有北松浦郡與壱岐國,并得到了六萬三千石的領地安泰。
由于財政窘迫,松浦鎮信只能祖上重操舊業,于是大量的倭寇再次出現在了明朝沿海和朝鮮,而這個時候的倭寇,幾乎來自此地,同時,成份有了極大的變化,也就是說,這時的倭寇,已經有許多是大名收攏起來的武士,他們直接受大名的領導和指揮。
而鄭森,其實就是他爹和松浦家臣田川氏女所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平戶南邊的河內浦,是鄭森的第二故鄉。
那么,此時鄭森聽見吳爭要他去松浦津作海賊,豈能不驚駭?又怎能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