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興三年,八月初五。
監國吳王,在天津與濟爾哈朗簽訂停戰條約。
條約上規定,清軍主動撤出城,以三月為期,退至山海關外。
不得擄掠關內人口、財物,不得帶走任何入關前不曾有的物品。
而北伐軍在這三個月內,停止向北進攻及一切敵對行動。
簽訂條約之日,陳勝率三千六百銳士營,入駐拱極城,以監督清軍撤退之時,有否劫掠、騷擾百姓。
至此,前后歷經五年七個月的北伐,終于圓滿收尾。
雖說西北未定,但沒有人會認為這還是難事,皆認為北伐軍平定西北、天下一統之日指日可待。
三路大軍,十余萬將士聞之,莫不歡喜雀躍,天津三衛至河間、保定這個三角區域內,槍炮聲不斷。
百姓聞之,無不喜極而泣,王師北定,再不用作亡國奴了,他們不再為槍炮聲恐慌,也自發地加入到這場狂歡之中。
這是一場,舉國狂歡!
……。
按理說,吳爭該留在天津。
因為只有三個月時間,做為當仁不讓、萬人擁戴的未來天子,確實該籌備入主順天府諸項事宜了。
但,世事總難盡如人意。
一個壞消息從應天府傳來——側王妃周思敏,自盡了。
在聽到這噩耗的時候,吳爭整個人都是僵硬的。
為什么?
吳爭確實想不通,這是為什么?
為何要死,為何身邊人,一個個地要尋死?
為何要在否極泰來之前,決意去死?
連死都不怕,還有什么事,無法解決呢?
……。
周思敏遺體,已經被盛殮。
看著臉容安詳的周思敏的遺容。
吳爭眼睛泛上酸楚,這個小女子,在嘉興官道上,曾經是多么的刁鉆可愛。
想著她與自己初相識時,對自己的那一聲聲的擠兌,吳爭不由得悲從心來。
“小蠻……為什么?!”
吳爭的嘶吼聲,響在靈堂,響在吳王府,響徹在應天城上空。
是啊,為什么?
沒有人想得明白,眼看著吳王殿下,就要登上那個至尊之位,做為吳王枕邊人,正是與有榮焉之時,為何這么想不開?
吳王府門前,人頭擁簇,但鴉雀無聲。
幾乎所有的朝臣,皆靜靜地站在府門外,以官階高低,肅容而立。
做為臣子,他們須為君分憂,這是本份。
可他們確實想不通,側王妃為何輕生。
他們不知道這事會如何結束,會引發什么樣的變故。
但他們心里都明白,吳王這次,是真怒了!
所有人噤若寒蟬,生怕下一刻,禍事會引至自己頭上。
沒有人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在未來的天子心里,留下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