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在應天府待著……哪都不去。”
吳爭疑惑地看了吳小妹一眼,想了想道:“隨你……不過,別再惹事了。”
……。
周思敏自殺,這并無任何異議。
可為何自殺,讓吳爭心里打了個結。
雖然心中堵得慌,但既然不是他殺,吳爭想要發泄心中憤怒,也無從下手。
當夜,吳爭就在王府里召見了內閣諸臣。
“諸公想必都聽說了吧?”
吳爭神色平靜,這讓諸臣略松了口氣,紛紛應聽說了。
而且一個接一個地向吳爭道賀,“臣等恭賀監國殿下兵不血刃,收復順天府……!”。
吳爭客套了幾句,直接切入正題,“既然已經知曉,那就議議朝廷北遷之事吧……莫等三個月期到了,再爭議朝廷在北還是在南。”
這話一出,幾乎每個人都沉默了。
朝廷從應天府遷往順天府,這可與當年從紹興府遷往應天府,完全不同。
不用說內閣這幾員大臣,就算是整個朝堂,八、九成的大臣,皆是江南籍。
北遷,可不是隨便說說的事。
冒襄首先沒忍住,“回監國殿下話,臣以為,太祖定都順天府,當時是為了防范后金,可如今滿清已經被我北伐軍重新趕至關外,且實力已經大損,以臣看來,數十年內難以恢復元氣……如此一來,我朝眼下最要緊的,還是發展生產、恢復元氣,同時,根治沿海倭患,予民安居樂業才是。”
這話引得所有在場之人心**鳴。
王翊上前道:“臣附議。冒大人所言在理……我朝雖名義上延續前明,可正如殿下所說,此明非明,是為漢明……既然已非朱明,又何須還都順天府……況且,殿下的根基在南,若是還都順天府,怕是江南……人心不穩哪!”
剛入閣沒多久的徐孚遠也附和道:“如今江南諸府的賦稅,已是前朝二倍,究其根本,還是為商稅,尤其是殿下治下杭州府,已為對外商貿重鎮,可若是還都順天府,怕是會極大影響到番商來埠……番商海船船隊皆會前往天津衛,如此一來,南商必定心中不滿……還請殿下三思!”
除了沉默的,但凡開口的,皆反對還都順天府。
吳爭掃了一眼,目光停在了一直縮在后面不吭聲的馬士英,“老馬,你啥意思……反對還是贊成?”
馬士英被點了名,不得不從人縫里擠了出來。
“回王爺話,臣其實覺得……新朝得有新氣象,應天府亦是前朝南都,是該換個地了。”
這話一出,引來眾人激憤,紛紛指責馬士英讒言惑主。
道理很簡單,這都城是可以隨意換的嗎?
這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還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