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同樣造成長時間擊發,會引發槍械故障,甚至炸膛的情況。
博洛就在等待這一時刻的出現。
拱北極墻身不高,用得也是粘土夯實墻。
只要守軍火力減弱,那么,破城就是一瞬間的事。
……。
戰斗一直持續到傍晚。
一如博洛所料,城中守軍的火力明顯較早上消減了不少。
但博洛沒有立即發動強攻。
次日,博洛依舊故伎重施,用一**的清騎去消耗守軍的彈藥。
城中的守將不是別人,是剛剛養好傷的李溥興。
陳勝被吳爭調往山西伏擊吳三桂部,拱極城就交給了李溥興駐守。
此次的李溥興已經積功升至了正團一職。
也就是接替了在海州力戰殉國的史坤的軍職。
李溥興象極了李定國,人忠厚、義氣,性格比較沉穩,爆發力極強。
特別是在給史坤做了兩年副手之后,又沾染了史坤的狠厲之氣。
李溥興在戰斗一開始,就用上了全力,在他看來,在此戰中隱藏實力,并無任何益處。
因為拱極城實在太小了,騎兵繞城一圈,無須半個時辰。
只有打痛了敵人,令敵人心生忌憚,或許還能遲滯敵人的進攻。
可這樣一來,一天半的時間,銳士營消耗了所帶大半的彈藥,同時,槍管、炮管也難以承受如此頻繁的擊發。
博洛感覺到守軍火力消減,確實不是假象,而是真實的。
可正如李溥興所料,這一天半的時間,打痛了博洛,令博洛心生忌憚。
博洛怕中了守軍的圈套,他沒有下令強攻,而是又多佯攻了半天時間。
直到午后,博洛看到城墻上迸發的火光已經少了近半時,這才下令,強攻拱北城。
然而,就在清軍以一個半圓兵線,向拱極城東、西、北三面合圍強攻時,沈致遠率他的槍騎到達了拱北城南面。
由于沒有南門,沈致遠率部向西門迂回。
不過,沈致遠多了個心眼,他令之前新歸附的祖澤潤率小林騎向東門迂回。
其實沈致遠當時的想法是,這功勞不能讓小林騎獨吞了。
因為小林騎隸屬于錢翹恭的風雷騎,做為吳爭的直隸嫡系騎兵,小林騎不管立不立功都無所謂。
可自己的槍騎出身不好,沈致遠自己不礙事,但他得為麾下弟兄們謀個好前程啊!
眼見著新朝了,北伐成功就在眼前,那么北伐軍自然就須改名,整編是肯定的。
如果不在這最后一戰中,汲取到足夠的軍功,那么,這支槍騎或被風雷騎整編,沈致遠做為這支騎兵的創始人,不得為手下弟兄們謀福祉嗎?
也就是說,沈致遠率部至拱北城南面后,其實是分成了兩路,沈致遠自己率五千騎兵向西門,而祖澤潤率三千騎兵及六百小林重騎向東門。
如此一來,戰場事實上就成了雙方三路面對面地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