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吳爭說“……皇權不下鄉的日子……一去不復還了”這句話時,不僅已經明白吳爭拋售股份的真實用意,更明白了吳爭心中登極的決心已定,那么,接下來便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陳名夏、李颙和張煌言互視一眼,齊齊拜倒,“臣等……愿追隨吳王共襄盛舉!”
吳爭慢慢回頭,看著這身前三人,笑了。
……。
吳王出手了。
首先,以吳王名義,征召江南商學院,共三千多名三年籍學子,為財政司臨時稅務執行使,對大將軍府治下府縣的所有工坊,不論規模大小,進行登記造冊。
其次,以吳王名義,責令江南商會大小股東,主動向商會稟報所股及戶籍身份情況,一一登記造冊,違令者,股權將不受官府保護。
最后,以大將軍府名義,將原本一刀切的出、入口關稅,進行分類調控,譬如,將原本的絲類、絹類關稅,從一倍提升為兩倍,再譬如,將香料的進口關稅,從原來的五成,提升為一倍。
同時,開啟諸府縣官倉,平抑糧價、鹽價等。
三道王令一旦頒布,整個江南,亂了!
每個府城、縣城,乃至鄉、里、囤、村,只要是店鋪,全關門息業,而店外,換購的民眾,人山人海。
沒有人理解吳王究竟想做什么,在所有人看來,這是一場人為的災難。
但很快,有些人明白了……不,準確地說,是一個階層,或幾種職業的人,慢慢悟了。
百業凋蔽,商貿停滯,傷害了誰?
民眾?
不,大將軍府已經下令放糧、鹽,此時的普通民眾,只要有口吃的,不被餓死,會反抗在他們心里如“神”一般的吳王殿下嗎?
那傷害了誰?
誰痛,誰心里明白!
……。
“他想做什么?!”
朱辰妤尖聲怒道。
莫執念低頭,答道,“老臣也想不明白……提高關稅,雖然使得陛下織造司的貨物囤積……可這一樣是把雙刃劍,大將軍府同樣面臨賦稅驟降的宭迫……老臣實在想不通,吳王意欲何為?”
朱辰妤的目光,從莫執念的臉上轉向冒襄,“冒愛卿難道沒有要想朕解釋的嗎?”
冒襄一臉苦笑,是啊,他和馬士英等人的身上,烙著深深地印記——吳王。
遭遇巨變,做為吳王的代言人,是得解釋點什么,或者提出些什么要求。
可惜,不管是冒襄,還是馬士英,皆沒有得到任何吳王的知會。
怎么解釋?
冒襄只能行禮,“回陛下……臣無話可說!”
朱辰妤噴火的目光,不得不再次轉回到莫執念身上,“……莫愛卿,可有應對之策?”
隨著皇帝的眼神,朝堂上百余朝臣的目光,也齊齊射向莫執念,目光如刀!
也是,做為戶部尚書的莫執念,為迎合皇帝,挪用了戶部巨額存銀,瘋狂地購入商會股份,之前還好,有織造司的流水支撐,官員們的俸祿發放不受影響,可現在,一旦織造司的流水被卡住,那么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整個京城用至朝廷直隸諸府縣官員的俸祿,沒著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