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從來沒有這種想法,因為他太知道仇恨這東西了。
為取得一時的太平,埋下禍亂的種子,這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或許自己活著時,可以起到威懾作用,但一代、兩代之后?
“她……還讓周思敏對你說了什么?”
“大長公主說,她的復辟,定會有無數忠于明室之人追隨……一旦形成一定的實力,被哥哥一直壓制的莫執念,或許就會心生異志……這便是引蛇出洞的最好方法!”
說到這,朱辰妤停頓了一下,看了吳爭一眼。
吳爭道,“有什么……但講無妨!”
朱辰妤嘆息道:“這夜之后,我就隨周思敏去了西湖邊,見了大長公主……她說,哥哥沒有跨出最后一步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哥哥沒有根基……一旦稱帝,必有無數人群起討伐,到時,就算是哥哥手中有軍權在手,天下依舊是大亂了!”
吳爭沉默,這話確實在理。
要人服,只有兩種方法,一是心服口服,另則是——心服!
或許在強大的軍力之下選擇臣服,那也是口服心不服。
當權臣與稱帝唯一不同的是,二者之間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外。
權臣與反對者之間,是同朝之臣。
可若是稱帝,連反對者都成了你的臣子,試問,誰樂意?
這就是曹操明明已經控制了宮禁、朝廷,卻一直不能稱帝的原因。
吳爭,亦如此。
朱辰妤繼續道:“大長公主說,她有這個大義……只要她登基,誘出莫執念現形,然后以帝皇之名義,禪位于哥哥,那么哥哥的反對者,就沒有了向哥哥發難的借口!”
吳爭聞聽,大驚,竟會是如此?
這確實是一個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吳爭也曾想過,這也是他兩度廢黜、擁立的原因。
但這方法有個天然的缺陷,那就是登上帝位的人,哪個愿意輕易拱手于人?
朱以海如此,朱慈烺如此,朱媺娖怕亦如此。
正是這種考慮,吳爭最后選擇了放棄這種方法,可現在,從朱辰妤的口中說出朱媺娖想法來,吳爭確實感到了震驚。
“那為何……最后她會選擇讓你登基?”吳爭看著朱辰妤,“別和我說,你登基之舉,是你自己的主意!”
朱辰妤沒有回答,她慢慢地轉了一圈,掃視著文華殿,最后停下來,面對著吳爭,她道:“大長公主起初從未提到過讓我登基,更未想到,她會崩于此殿!”
“我一直想不明白,她為何選擇死……。”朱辰妤悠悠道,“我相信哥哥的解釋,可一直依然無法想明白她的心思……如果她真有意殺害哥哥,又怎會安排最后由我來登基呢……她明明知道,我不可能為這個荒誕的帝位,與哥哥為仇對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