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時,已經不容莫執念多想了。
因為吳王的聲音再次響起,“朝堂成了現在這樣,我有過錯……我有責任哪!”
這話,自然不是對莫執念說的,也不是向殿中眾臣說的。
而是向著皇帝朱辰妤說的。
群臣恍惚起來,吳王到底想干什么?
難道,二只雞還不足以儆猴子嗎,那接下來會是誰,很多人都不禁忐忑起來。
朱辰妤也有些懵懂,今日這是怎么了?
怎么就突然下起“罪己詔”了?
可有之前那一幕墊底,朱辰妤還是能接受吳爭的“胡言亂語”的。
朱辰妤決定沉默,別的不會,吃瓜看戲誰都會,以不變應萬變,上上策也!
果不其然,吳爭說完這番話之后,霍地轉身,掃視著群臣。
這一舉手投足,太有氣勢了。
連朱辰妤也默默在心里為吳爭點了個贊。
吳爭開口了,“北伐八年,孤一直專注于軍事,疏忽了政事……這才造成了今日朝堂之上,無數德不配位、尸位素餐之人盤琚高位……這些人,治國理政沒啥本事,可整人、詆毀大有一套……如今北伐功成,朝廷又籌劃北遷,新朝新氣象嘛……所以啊,本王決定,自今日始,得好好治理一下朝堂……!”
吳爭突然不說了,只是負手掃視著群臣。
殿內一片死寂,誰也不知道,吳王接下去的一刀,會向誰或者誰們揮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象張王治、杜登春之流,已經預感到末日將臨。
“記史官何在?”
一個瘦削的人影,從殿柱之后現身,戰戰兢兢地應道,“小臣在!”
吳爭無語,能為朝堂史官的,皆為翰林學士,瞧這一副沒擔當的樣子,讓吳爭有些惱火。
不過吳爭無意去指責,他的目標不是這個小史官。
“從大朝會始,一切言行可有記錄?”
“回議政王殿下……一字不漏!”
“很好!”吳爭頜首道,“方才殿中,包括本王在內,一陣大笑……你可有記錄,哪些人笑了,哪些人沒笑?”
“這……小臣只記了一些。”
吳爭皺眉,但沒有苛求,因為今日是大朝會,入殿者高達數百人之眾,而殿外尚有二千多人。
可那史官卻繼續道:“殿中尚有三名同僚專注記錄,若殿下允小臣一些時間,小臣可將姓名一一摘錄出來,呈于殿下!”
吳爭一愣,而后大笑起來,“好,做成這事,你可官晉一級。”
“謝議政王殿下!”史官謝恩而去。
吳爭轉頭向冒襄、馬士英,“二位閣老,將名單當殿誦讀一下吧!”
冒襄開始誦讀。
群臣開始時,混然不知道吳王為何要這樣。
但冒襄讀了十幾個名字之后,聰明人開始領會到了一些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