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先天上,無論莫執念等人最后是勝是敗,亂臣賊子的定性,已經逃不掉了。
他們就算最后得勢,成功另立新君,也難改史書這濃濃一筆惡臭。
篡改史書,連唐太宗李世民都做不到的事,憑這些人能做到?
那么,人心又開始轉變了,趁著大錯尚未鑄成之時。
吳爭依舊在繼續,“孤,可以最后給爾等一次選擇的機會……出奉天殿者,孤赦免你們!”
這話,讓正在猶豫的人,開始改變之前的選擇。
與其背負千秋罵名,不如聽天由命,至少,能干干凈凈地活。
慢慢地,有人向殿門口走去。
有了一人,就有二人,越來越多。
莫執念急了,他知道這個不破解,那今日就算自己控制的禁軍趕來,也難有勝算可言。
“諸公,休要聽他妖言惑眾……可還記得太祖如何對待異己的嗎?今日或許為了控制局勢任由你們離開,可誰能保證,他不會秋后算帳?!”
這話狠哪!
朱元璋不象宋太祖仁義,使用杯酒釋兵權,朱元璋殺功臣是出了名的,一眾與他打天下的兄弟,最后就一個善終,還是自己主動退出權力中心的。
在這些人的心里,吳爭的很多作派,甚至比朱元璋還狠,擋人財路,無疑于殺人父母嘛!
確實,一旦今日事了,誰能保證吳爭不秋后算帳,到時,人都散了,還不是任由宰割?
往殿門走的人漸漸少了,連一只腳已經跨出殿門的,也猶豫起來,要不要回去。
趁著這個節骨眼,莫執念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他大呼道:“吳王暴虐、欺君……我等是為勤王、朝廷除害……諸公,隨我殺賊!”
聽聽,聽聽,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皇帝就在眼前,還主動禪位,這是欺君嗎?
再有,皇帝都沒下勤王詔,你一個戶部尚書起哄勤王,算怎么回事?
可人心就是如此,只要合乎自己的利益,就不會去想不合自己利益的事。
無數人吶喊起來,“……殺吳王!”
吳爭很無奈,他終究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在朝堂上,被公然指為“賊”。
讓人更想不到的是,廝殺、見紅,居然從殿衛中首先開始。
殿衛,是禁軍中的禁軍,皇帝手下的禁臠,觸及者,死!
按理說,就算莫執念權勢再大,只手遮天,也無法觸及這些殿衛。
但事實上,莫執念根本不用去延攬這些殿衛。
所謂殿衛,本是征召京城良家子擔任,無須戰技,只須忠誠。
可事實上,僅良家子是進不了殿衛的,還須門蔭!
也就是說,這些殿衛的真正出身,俱是京師朝臣的子侄,與此時朝堂上每個官員都有著血脈聯系。
官員分裂成兩方陣營,殿衛亦是如此。
官員手中無刀,殿衛有!
于是,殿衛突然暴發起了內訌,形勢驟然急轉而下,變得不可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