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某某、嬌子哥”、“有水一川”投的月票。
其實此時克里索恩心里苦啊。
面對著四國湊成的聯合艦隊,他需要為他之前的戰略戰術負責啊,那可不是小損失,四十多艘戰艦,千余名士兵的傷亡,這對不遠萬里趕來的各**人而言,傷害很大,損失也巨大啊!
何況艦隊副司令納布爾,還對自己虎視眈眈。
克里索恩急需一場勝利,哪怕是小勝,也足慰平生啊!
事情就是這么巧,剛下雨呢就有人送傘來了。
當克里索恩得知施瑯率部在自己正面列陣,意欲邀戰時,就差捧著施瑯那臉絡腮臉親上一口了。
好兄弟啊,來得真是時候。
其實克里索恩心里并不仇恨施瑯,相反,他心里還挺高興的,因為損失的不是大不列顛皇家海軍,他心理無障礙。
當然,克里索恩并不魯莽,他在得報之后,派出了數路斥侯船進行偵察,在確認施瑯水師并無外援埋伏左近之后,克里索恩知道戰機稍縱即逝、不可多得,于是,毅然下令“決戰”!
當然,這決戰還是和吳爭所說的決戰不同。
克里索恩無法在短時間內調動更多的戰艦。
聯合艦隊戰艦高達千艘,部署在雙溪口至虎頭山一線水域,傳令、航行都需要時間。
何況,克里索恩認為自己的嫡系,大不列顛皇家海軍足以應對施瑯這支號稱水師的小舢板艦隊,能讓大不列顛皇家海軍獨攬其功,為何要讓紅毛和西班牙、荷蘭人分享呢?
澎湖水道第二次大戰,就這樣在短短半天時間里,突然暴發了。
雙方起始接敵的參戰艦數,合計就已經高達四百,等半天后,雙方趕來的戰艦合計起來,總數超過了千艘。
這是亞洲最大的一次海戰,前無故人,后……還真不知道有沒有來者。
……。
說海戰起始雙方接戰合計高達四百艘,這是說明了雙方打一開始,就都對此戰勢在必得。
那么,總是人是無法得逞的。
很顯然,肯定是施瑯。
因為施瑯從來就不認為,他有實力可以與克里索恩正面對決。
那么他為何要擺出這陣仗?
理由只有一個,就是為王一林創造戰機。
這就奇怪了,對于施瑯這樣的貪功心性,怎么會主動將這么好的搶功機會,讓給王一林呢?
其實說穿了,理由很簡單。
王一林對施瑯有恩,當初吳爭嫌棄施瑯,打算晾晾施瑯時,王一林會施瑯說項,讓施瑯以戴罪之身,成為如今施瑯手下這支水師前身的主將,雖然在運河中巡航,可主將終究是主將。
施瑯這人貪功沒錯,但同樣是個有恩報恩的人。
這是他主動讓功的一個原因,而最主要的原因,依舊是貪功。
施瑯在吳爭麾下已經有幾年了,對于吳爭的心性,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
施瑯認為,他這次為大局將首功讓于王一林,能在吳爭心目中得到加分。
同時,施良不滿足于自己艦隊的戰艦老舊,他想換新艦,特別是軍工坊和船坊合力建造的新式艦隊被王一林“獨得”之后,施瑯是“敢怒不敢言”啊!
問題是吳爭手下三大水師,不管怎么排,也輪不到施瑯,有道是“狼多肉少”,施瑯豈能不另辟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