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在你收復福州之前!”吳爭嘆息道,“十幾萬人啊,攻一座僅萬清軍駐守的福州城,還是有一半是李成棟的降兵……你愣是用了一個多月沒攻下來,最后折損過半潰退……朕當時聽聞此消息就在想……那就是個泥潭,若朕與你聯盟,必定會被你拖累!”
鄭森臉色一陣紅一陣白,慍怒道:“陛下應當明白,區區福建、廣東半壁,根本養不起近三十萬兵……陛下可知道,圍攻福州時,我軍已經糧草不繼,就甭談餉銀了……若陛下換處在我的位置上,還能如何嘲諷我嗎?”
吳爭搖搖頭,“你責問得對,當時情況,若換作是朕,也無回天之力……可朕想問你,為何要征召如何規模的軍隊?若當時你只征十萬,或八萬、六萬,如此既無須擔心糧草補給,又可讓土地不缺勞力……你只須遴選精壯,訓練成一支鐵軍,那結局就會改寫!”
鄭森愣了愣,苦笑道,“陛下所言或許是對的,可陛下莫要忘了……我當時麾下之兵,有超過半數,是收攏先父留下的人馬!”
吳爭一愣,隨后輕嘆道,“也是,你說得是事實。”
鄭森嘆息道,“這也是我不如陛下的原因之一,陛下崛起于杭州府,麾下軍隊全是精心遴選出來的,自然對陛下忠心,可以令出法隨,但我做不到,身邊握有兵權的,多是先父親隨,或是自家長輩……令出多門,豈能如陛下那般隨心所欲?”
話說到這,二人四目相對,皆苦笑起來。
過了一會,吳爭問道:“可朕一直沒想明白一點……當日你在被囚于杭州按察司,朕給過你機會,按理說,以你的才能和影響力,只要按朕為你設想的去做,足以在往后日子里,建立殊勛……!”
“陛下說得是,令我去征伐倭國嗎?”
“對!”吳爭點頭道,“你應該明白,此舉不是為了朕,而是為了我族同胞之將來……可你卻寧可與朕為敵,也不肯東征!”
鄭森沒好氣地道:“陛下打得一如意算盤,我憑什么東征?陛下可知道,前元渡海東征倭國,是什么結局……?”
吳爭驚訝地看著鄭森,“朕到時自然會全力助你東征……要人給人,要糧給糧,你在擔心什么、恐懼什么?”
鄭森古怪地看著吳爭,“征伐倭國,首次至少登陸不下五萬人,需要多少艦船、多少民役、多少糧草……去得少了,根本上不了岸,去得多了,船隊一大,遇見颶風機率會大增……!”
說到這,鄭森臉色更加古怪,“陛下是想借颶風,將我軍葬身于海底吧……就算是登陸成功,也會被倭軍殲滅于岸上……陛下果真是好心計啊!”
吳爭聞聽,苦笑不止,“你竟是這么理解朕的用意的?”
“要不然呢?”鄭森咧咧嘴哂然道,“不過我不恨陛下,若是易位而處,我也會這么做……所以,陛下無須感到內疚!”
“去他X的愧疚!”吳爭暴出一句粗口,“朕當時沒有對你進行補給……那是因為北方戰事正緊,連當時正在激戰的北伐軍口糧都無法保證……!”
鄭森也有些驚訝,他仔細地打量著吳爭,試探著問道,“難道陛下是真心想東征倭國……不是為了借倭人之手,清除我和我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