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如此,后山的門禁便也不嚴,只要有人想去后山,基本都可以隨意出入。而勾陳所住的南山居,離后山本就很近,往常前身的勾陳也經常有出去到后山游玩散心,也是常出入慣的,故而把守后山寨門的山賊眼見勾陳要出去,便絲毫不做攔阻,直接開門放行。
后山上面,倒是有幾處景致不錯,很適合賞玩。
不過勾陳這次出來的目的卻不是游玩賞景,散心只是借口,他真正打算去的地方,乃是后山的亂葬崗。
這寨子里死了人,基本都是拋去后山的一座低矮山丘上掩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座亂葬崗。只是有的還好心掩埋一些,有的便直接棄尸于此,埋都不埋。
掩埋有墳還立碑的,基本都是寨中的自己人。或是哪些山賊的家人不幸病故,或是下山搶掠的山賊不幸被殺,被帶回了尸身。直接拋尸埋都不埋的,則大部分是由山下擄掠上來的。基本都是被山賊當作奴隸一般使喚,逼使做各種勞動與活計。
比如前身的勾陳當初帶人開荒種地時,除了合寨的婦孺老弱外,朱雄倒是也調派了一批從山下擄掠來的人口,將這些奴隸交給勾陳使喚,其中倒也頗有些青壯。否則光是憑婦孺老弱,沒有有效的強壯勞動力,前身的勾陳也做不到現在這般規模。
這些從山下擄掠來的人口,有愿意跟著做賊的,只要當著山賊的面殺上一人,納了投名狀,便可一起入伙做賊,并非今后一輩子到死只能當奴隸。畢竟山上的賊兵,也需要兵源補充,不然只有損失,沒有補充,朱雄這個大寨主也遲早要做成光桿司令。
而兵源的補充上面,也不能一味指望些江湖匪盜慕名而來,主動投靠入伙。這種補充,終究有限,畢竟朱雄與姜成這兩大寨主的名號,在江湖上也算不上有多響當當,所以很難完全憑他們兩人的名聲又或黑風寨的名頭吸引到人。就算偶爾能吸引到些,也不夠多。
因此,這山上賊兵的主要兵源,大部分都是被裹挾而來。往往被搶了東西后,連人也會一塊兒擄掠上山。有用的就留下聽用,沒用的再殺了也不遲。
有愿意入伙的,就殺一人都做投名壯。不愿意入伙的;自然是只有每天繼續做苦工,直到干到死為止。每天的吃喝,自然也不能跟真的山賊比,能維持個溫飽餓不死就算不錯了。
這種情況下,自然難免有受不了每天的大量勞動,而導致直接累死的。還有的則是想找機會逃跑,但往往逃不成,被山賊抓了,自然是直接殺了立威。還有的,則是直接被些山賊凌辱至死,用以取樂。
反正這些山下擄掠來的人口,只要不肯答應入伙做賊,山賊們就基本不拿這些人當人看。
這種情況,還是在前身的勾陳上山之后,才稍微改善了些。
前身也是被擄掠上山的,因此被這些同樣被擄掠來的人口,便不免有些同病相憐之感,所以他自從得了大寨主的重用后,能幫到一些,便會盡量幫助些這些同樣被擄掠上山的人。
只是這寨子終究不是他做主,雖然在他的作用下,這情況有些改善,但還是難免隔三岔五地會死人。
而前身的勾陳對此,也是有心無力。他總不能勸朱雄把這些人全都放了,這種勸,朱雄不但不會聽,反而還會懷疑他的居心。勸的多了,可就等于是在找死了,朱雄哪里容他一直有二心。就算有,也不能就這般表露出來。
所以,前身的勾陳也就是盡己所能幫上一些,實在幫不到的,也不會強求。反正他在這寨中待的時間長了后,對死人這種事也是見的多了。漸漸的,便也有些麻木不仁,也不甚在乎這些人的死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