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嫗看著有些陰沉的天,搓了搓手,呵了口氣道:“天陰了,不知道會不會下雨,可千萬別再來個倒春寒啊,不然就有的受了。”
旁邊拿著鐮刀的翠花笑著道:“阿母,今年就算是倒春寒也沒事,咱們的長葉草比去年下雪的時候還多,綁在身上肯定不會冷,而且還有這么多吃的,沒事的!”
老嫗想了想,覺得是這個道理,于是不再看天,也拿起自己的鐮刀,朝著村外走去了。
因為竹子已經砍夠了,所以大部分族人都跟著去了小山包那邊。
當然了,臨走的時候王偉不忘記將魚筐重新放入水中。
雖然現在族中除了自己和王二,沒有其余的人會沒事吃魚,但卻沒人會舍得浪費魚。
畢竟也已經確定了是可食用的食物的一種了。
一部分女人在王二的帶領下,將這些魚開腸破肚,掏出內臟,剁下魚頭,然后用竹片將魚肚撐開,放在竹架上用草繩掛起來。
不僅如此,王二還用幾種草葉擠出來的草汁給每條魚的身上都刷了一遍,說這樣能夠去掉寄生蟲。
在王偉眼中,這種做法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沒有鹽。
如果有鹽將其腌制一下,那這些魚晾成魚干后可以放許多年。
但是沒有鹽,能夠放多久就只能看運氣了。
族中的男子到了小山包那邊在王偉的帶領下很快便忙碌了起來。
雖然因為陰天而導致了氣溫下降,但當干起活來了,族人不一會就感覺不到冷了。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騰出來了人手后,干起活來就快多了。
銅制的鋤頭按照王偉用碳灰畫成的線條挖溝。
幾名族人則是將那些鋸成等長的竹竿豎進溝里面,然后用草繩綁結實。
每隔一段距離,這些豎起來的竹竿就會摻入一些矮一點的竹子。
這是王偉特意留出來的窗戶。
而另外一些人,則是在煉泥胚。
這些泥胚是用來糊墻的。
竹子和竹子之間有縫隙,多了草繩那縫隙就更大了。
什么蛇蟲鼠蟻之類的東西,很容易從這些縫隙里面鉆進來的。
更何況,現在天氣還很冷,若是住在這樣的小屋里面,夜晚冷風一吹,那還不如住在山崖下邊用篝火取暖呢。
所以,竹墻上自然是需要糊上泥來保證不透風的。
不僅外墻要糊,就連內墻也要糊。
只不過,普通的稀泥直接糊墻的話太不經用,等到曬干后,很容易開裂脫落。
所以王偉需要練泥。
將粘土里面摻入堅韌的長葉草,然后攪拌踩踏。
最后再里外糊上竹墻就不那么容易脫落了。
最開始的時候,王偉是打算制作一批竹屋的。
到時候五六個人住一間屋子,也好方便一些。
不過現在,因為時間的緊迫,外加上族人不一定習慣分開睡的原因,王偉最終決定,只造兩間房。
人多力量大,只是最簡單的豎竹竿,在眾人的努力下,僅僅只是一天的時間,兩間地基略高的竹屋框架便建好了。
房子不小,六米乘八米的面積,足足有四十八平方。
預留出來了四扇窗戶和前后兩個門。
屋子里面,在靠近后窗的地方堆了個封了頂的半圓形爐子。
爐子后面,留出來了一個口子,一根中通的竹子一直通到了窗外。
而在竹子的外面,糊了一層厚厚的粘土。
等到排煙的時候,哪怕因為熱度太高,將竹筒燒壞了也不礙事。
那個時候,凝固的粘土也能支撐著煙囪不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