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他走后,很多族人就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堆積了不少的事情沒有處理。
以前王偉在的時候族人還不覺得,有問題說一聲,王偉很快就能給出解決的辦法。
但當王偉不在了,族人們明顯的感覺事情要麻煩很多。
最嚴重的的,就是蜜蜂蜇人的事情。
這些只是養了起來,并沒有被徹底馴化的蜜蜂就被安置在后山。
它們人抱有很大的敵意,好在平時除了老嫗,也沒有別人去招惹它們。
但在后山燒窯的族人就很是倒霉了。
雖說燒窯的火道距離蜂箱也有百八十米的距離,但這點距離對于會飛的蜜蜂來說不亞于近在咫尺。
一旦火道的煙霧稍大一些,從火道附近經過的蜜蜂就會發瘋,對人進行攻擊。
甚至不只是人,就連那些在豬圈里面吃了睡睡了吃的草豬偶爾也會慘遭它們的毒手。好幾名族人都在火道附近被它們給蜇傷了。
哪怕這些普通的工蜂殺傷力和專司戰斗的殺人蜂沒法比,但它們的尾針畢竟是帶著毒液的。
被蜇一下,可是要疼好幾天的。
所以蜂箱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但這蜂箱又不可能挪到太遠的地方去。
太遠了就無法照看,沒有了殺人蜂的守護,這蜂箱對于很多皮糙肉厚的野獸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殺傷力。
夜晚一旦被野獸打翻,那王偉算是白忙活好幾天了。
想了想,王偉最終決定不動蜂箱,而是將燒陶的火道挪走。
蜜蜂的嗅覺很靈敏,而煙霧能夠混淆它們的嗅覺,這是導致它們發狂的主要原因。
一旦挪走了火道,沒有了煙熏火燎的,那些蜜蜂也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狂。
更何況,火道的實用性并不是很強,用來燒陶熱度浪費的太多,碳的消耗太大,成型的速度也會慢上很多。
若是建造個陶窯來燒陶的話,可是能夠節省大量的木炭。
短時間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若是長久來看,幾乎能夠節約一半的成本。
畢竟從樹上砍下來木頭,鋸成合適的長度,曬干后再燒成碳,這中間花費的人力可是一點都不少。
若是每次燒陶都能減少一半的木炭數量,算起來節約的人力物力可比建窯要劃算得多。
更何況,陶窯一旦建成,不用太大,縱深七八米,高三四米,寬三四米,那一次性能夠燒多少陶器,最多只需要開兩爐窯,就能將送出去的陶罐都給燒出來了。
要知道這次合歡節王偉可是送出去了不少的陶罐,他還沒有想好怎么和老嫗交代呢。
如果短時間內附近的部落都來換陶罐,以火道那慢吞吞的燒制速度,天知道需要多久才能燒出足夠的陶罐。
一旦交換不出來,對于自己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名聲可是個巨大的打擊。
而且,今后的部落定然是人多嘴雜,陶的燒制并不難,哪怕沒有經驗,多嘗試幾次,也能找到適當的火候。
唯一難的地方就在于陶土的配方,不同配比的陶土配方燒出來的陶是天差地別的。
若是大量燒陶,有心人只需要觀察在哪些地方取的土,每次取多少,要不了多久就能研究出來配方了。
所以,為了暫時壟斷這個世界的制陶,今后燒陶必須得實行封閉式的管理。
確保燒陶的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既然要搞,王偉就決定搞個大的。
先放下手上其余的事情,將部落的人分配一下,主要忙兩件事。
第一件就是建造鹿圈,擴大蟲室。
第二件,確定了就是建造個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