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視野較為開闊,沒有密林或者高山阻擋視線,一把火燒掉附近的灌木叢后,也沒有什么野獸能夠潛伏到附近進行偷襲。
更不用擔心會有其余部落的人潛伏過去偷學燒陶的技術。
萬一真的有什么危險,和部落距離較近,一把狼煙燃燒起來,部落的戰士很快就能馳援過去。
綜合這些情況來考慮,在那里建造陶廠,實在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而空出來的這一部分族人,王偉會抽出一部分先去那里開荒,將附近的雜草灌木都割掉,能夠喂養草鹿的運回來,草鹿不吃的曬干后燒掉,先清理出來一片空地。
等做完了這些,自己會親自過去測量土地,用石子和木棍標出來陶廠的地基。
王偉已經打算好了,陶廠那邊將會用磚墻圍起來,將來那里就是王族的工業中心了。
等到時機成熟了,制鹽,煉銅,鍛鐵的作坊都會搬進去,實行軍事化管理,杜絕一切技術外泄的可能。
萬一部落有一天真的會碰到危險,那里將會是自己的退路和第二基地。
除了先一步過去開荒的,王偉還留下了五個人,背著竹筐,沿著部落后面的無名溪和大河的沙灘去尋找貝殼。
這些東西是建房的關鍵,對于自己來說是大量的需要。
好在大河里面的河蚌數量頗多,死后的河蚌殼在春夏汛過后都會被留在河灘上。
當初王猛的腳就是因為不小心踩到了一塊鋒利的蚌殼才被劃破的。
所以這些東西尋找起來并不困難,只要低頭,不一會就能拾起一竹筐的。
次日一早,吃過早飯的王偉就開始帶著人造船了。
燒磚的技術含量并不高,那幾名奴隸跟著王偉走過一遍流程后,基本上能應付現在所有的事情了。
所以王偉便將這件事交給了他們。
十個人,特別是十個對造船一竅不通的家伙,又沒有趁手的工具,活計安排起來實在是不容易。
前期的時候,他們要么是跟著王偉學習各種卯榫結構的制作,要么就兩人一組的負責鋸木板。
好在這些人干了這么久的活,多少有些木工基礎,對于尺寸和數字也都學得**不離十了。
這些活計里面,最難的無非就是鋸木板了。
部落里面的銅量有限,能夠鋸大木板的長鋸條只有四根。
因為黃銅較軟,鋸的時候都會在缺口處塞入木楔子以防止卡住鋸條。
盡管如此,這些鋸條一個不小心還是會斷掉或者變形。
壞掉的鋸條經過回爐,能夠再次成型,但耽誤的時間卻是一點也少不了的。
除此之外,王偉手中的鑿子和鉆子都是用黃銅澆筑的。
使用起來太過煩心。
太用力,刀口就會卷曲,開孔造口的速度根本快不起來。
每當需要重新磨刀口的時候,王偉都恨不得抽出十來天的時間去熔鑄幾爐青銅,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畢竟一艘中等規模的渡船所需要的卯榫結構并不多,大大小小的只有一百四十三處,王偉造船所用的都是大料。
擱在地球,這種行為可以算得上是極度的奢侈浪費。
一米寬,五米長,實心無蟲洞,無瘤結的木板,在地球上已經很難找得到了。
但是在這里,隨便你怎么糟蹋。
渡船的主體,都是用這樣的實心木板烘干涂油抹膠后造成的。
需要用到卯榫結構的地方,也只是在那些比較麻煩的連接處。
就這樣,盡管條件不達標,工具不趁手,又沒有合適的人打下手的情況下,一艘一人高,五米多長的木質渡船還是在一天天的成型中。
渡船的成型,消耗了大量的魚鰾膠。
部落里面積攢了這么久的魚鰾膠,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就已經見底了。
不過這個時候,渡船還需要不少的膠。
于是,到了后面,那些給王偉幫工,整天除了鋸木板就閑著無所事事的人終于有事情可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