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夏汛就是生機勃勃,植物開始瘋長,萬物欣欣向榮的開始了。
夏汛過后,大地由翠綠迅速轉變成墨綠。
樹木枝頭的嫩芽開始迅速膨大,低矮的藤蔓也開始變得粗壯。
這個時候,部落是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的。
樹林里面,每個經驗豐富的族人都能隨隨便便找到十幾種可以吃的植物。
一些黑色的樹藤掰斷之后,流出來清甜可口的汁液。
一些紅色的花卉將其掰開,里面的穗散發著蘋果的清香。
堅韌的樹皮劃開一道口子,會有乳白色的樹液從里面流淌而出。
用寬大的口葉折個杯子,只需要半天的時間就能接滿一杯。
往年的時候,族人在夏汛和秋黃之間還需要捕殺獵物獲取鹽分。
而現在有了鹽后,根本就不需要狩獵。
僅僅靠著挖地菜,去林中采集,就能讓族人吃得肚皮滾圓。
草鹿在這個時候成了香餑餑,輕松膨脹的地菜和能夠食用的植物直接放入背后的竹簍就行。
但那些從地下掘起的,巨大的植物塊莖就需要用草鹿運回去了。
每個采集隊都分配有兩名全副武裝的戰士,以防止野獸的襲擊,和干一些比較費力的活。
這個時代,以王族的人口,想要發展就不可能存在完全脫產的士兵。
就連王筍他們,平時也是需要干活的。
王筍他們的任務比較繁重。
帶著族人化身成了嗜血無毛怪,清掃著,驅逐著方圓二十里內所有的野獸。
他們清掃的對象不僅僅是鱷魚。
恐龍,蟒蛇,豹貓,鹿群,草豬,野豬,大笨熊等等等等。
但凡能夠看到的野獸,都在他們的弓箭獵殺之下。
除此之外,若是發現了有鳥群聚集的林子或是山崖,寧愿一把火將林子燒掉,也要將這些鳥群驅逐出去。
這種行為引起了許多族人的反對。
自古以來,人類和野獸都是相互依存的。
若是沒有鳥獸,人就無法狩獵,不能獲取足夠的食物。
沒有了食物,后果只有死路一條。
不過在王偉的堅持,和族中儲存食物的屋子隨著狩獵越來越多后,反對的聲音也漸漸的小了起來。
有人說王偉目光短淺,如此大規模的獵殺野獸,食物的儲備短時間內是豐富了。
有了鹽也不用擔心食物會壞掉。
但這無異于是飲鴆止渴的行為。
等到附近沒有野獸了,一年兩年也許不缺食物,但三年五年之后呢,儲備的食物吃完了去哪捕獵。
對于這些質疑自己的聲音,王偉并沒有多做解釋,而是按照計劃一步步的繼續前進著。
夏汛過后的第二天,重啟陶廠。
第一批燒出來的陶器被鱷魚破壞了一小部分,但絕大多數都帶了回來。
陶廠的生產力驚呆了族人。
他們從未想過,一次開窯,居然能夠燒制數百件陶器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