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耕種,一畝地需要二十斤的種子,但若是土地的肥力不夠的話,種的稀疏一些,一畝地五斤種子就差不多了。
五百斤麥種,差不多能夠種植一百畝土地。
這點麥種,相對于整個部落來說,無異于是杯水車薪。
不過王偉絲毫不擔心,麥種的交換價格非常的高昂。
合歡節的時候,因為沒有別的東西,所以是一斤肉交換一斤麥種。
但在合歡節結束的時候,王偉找到了那幾個部落的族長,告訴他們,若是能夠帶著麥種來到王族的話,一斤麥種能夠換到四斤的肉。
除此之外,若是部落里面的陶器,食鹽不足的情況下,麥種擁有優先交換的權利。
王偉現在一直在等,在等那些大河下游的部落前來交換麥種的時候。
不過,讓王偉沒有想到的是,夏汛過后,他沒有等到大河下游的那些部落過來,反而再次等來了石族的人。
每年夏汛過后,都是人類最幸福的時候。
這個時候,萬物生長,食物異常的充沛,哪怕只有女人和孩子,也不用擔心會在這個季節里面餓死。
所以,石族的人經過商量之后,決定派遣部落里面的一些男人來王族打工。
來過王族的人花費了好長的時間才給部落里面的族人解釋明白了什么叫做打工。
就是去王族干活,王族管他們吃喝,等到干完活了,王族會給他們報酬。
對于報酬這個名字,哪怕是石頭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最終只能用食物,陶器,鹽等物資來代替。
王族的信譽一向很好,王偉那醇厚大方的性格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若是王族說話算話的話,從現在開始,他們一直干活干到秋天果子熟的時候。
攢下來的食物,就夠部落的人過上一個舒舒服服的冬天了。
最主要的是,王族承諾過,給他們的食物不會用那些容易腐爛壞掉的果子來充數,而是用咸魚,肉干來代表。
石頭他們在王族吃過咸魚。
王偉說這些魚用鹽腌過后就不會腐壞,哪怕春天制作的咸魚,等到冬天依舊能吃。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咸了。
不過石頭有句話悄悄的放在心里面沒說。
太咸了才好,這樣能夠省下來多少鹽啊。
若是等到秋天回去的時候,每個人都能帶回去一筐子咸魚,那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寒冷的冬天,外面大雪紛飛,自己一口咸魚一口果子,那生活,還不得安逸死啊。
所以,夏汛過后的第六天,石族人將部落的事情都安頓好后,大部分男子,和十幾名健壯的女人便出發上路,內心懷著期待,也有一些忐忑的,朝著王族出發。
這種極其不可思議的行為,從深處來看,是出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前提是王族的誠信和強大給予了他們對承諾的信心。
從表面來看,是一種為了過上好日子而自發性的冒險。
但是,追究其本質的話,其實概括來說就是四個字。
一切都是為了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