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此刻的軍只是半脫產人員組成的,還是因為部落的很多事情都離不開他們。
像是鹽的開采,煉制,青銅的熔煉等這些暫時還對外保密的項目,都是由軍的成員來完成的,所以,他們短時間內根本就做不到脫產訓練。
而且這個時代,是沒有脫產士兵這一說法的。
老嫗那么大的年紀了,每天還在辛辛苦苦的照料蜂群。
王偉為部落做出了這么多的貢獻,該干活的時候,不還是得一樣干活么。
就像是現在,開墾土地的任務雖然都交給了新奴。
但是土地的劃分,田埂的寬度,預留出來的水渠,土層需要翻耕的深度等問題,都需要他在現場親自解決。
開墾生荒地,可不像是挖掘菜園子那樣簡單。
大面積的墾荒,最理想的墾荒地就是土層厚度達標,土壤無腐蝕性,水文條件適宜,方便灌溉,排水條件好,不至于下個雨就會變成洪澤,土地無鹽堿化,地面較為平攤,坡度不超過7度。
在大河沿岸,這些數據大部分能夠達標的地方有很多。
這也是為什么,文化的發源地大部分都處在沿河地帶的原因。
以王族為中心,上游至竹山,下游到魚族舊址,中間的土地大部分都是適宜開荒的。
但是適宜開荒并不代表就好開荒。
一人多高的雜草,有著深入地下半米的根須,雜草能夠割回去喂鹿,而草根則只能用骨耜挖出來曬干然后燒成肥料了。
這些草根異常的堅韌,就連山羊都無法將它們都刨出來吃掉。
挖掘起來有多費力就更加不用說了。
如果說,荒草地墾荒起來只是費力的話,那一些有毒的灌木叢就是要人命的地方了。
半人多高的灌木叢,能夠擋住大部分的獵食者,是毒蟲毒蛇最喜歡的藏身之處。
一片片的灌木叢荊棘遍布,蔓延出去數里甚至十幾里的距離。
濕潤的灌木葉片無法用火將其燒毀,灌木叢中的荊棘就連皮糙肉厚的大笨熊都不愿深入。
人若是被這種灌木劃破了皮膚,很快傷口處就會腫脹起來,瘙癢的感覺會持續一整天才會逐漸消散。
而新奴們,需要用簡單的工具,將這些灌木叢推平,冒著被毒蟲毒蛇甚至是毒蜂隨時咬傷的危險,斬斷這些灌木的根。
等到這些沒了根的灌木被曬干燒掉后,他們還需要從土層里面翻出灌木的根須,否則的話就無法給田地松土。
而王偉要做的,就是測量地平,規劃田壟的走向和距離。
像這種大面積的耕種,田壟和田壟之間必須留出來一車之地,否則的話,將來不論是收割還是有敵人入侵,這些田地,就會成為阻礙交通的最大幫兇。
另外壟的朝向也需向著一邊,這樣車在轉向的時候就不會出現角度過大等問題了。
土地的開墾緩慢但卻堅定的進行著。
開墾的速度慢,除了工具的落后和開墾環境的惡劣外,還是源自奴隸的不配合。
面積龐大的灌木林中,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遇見什么。
幾乎每天,都有奴隸在推平灌木林的時候被里面竄出來的毒物咬傷咬死的。
而且灌木林上的荊棘,每天都會將奴隸們的身體蟄得紅腫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