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現在的王族,已經知道了他們各個部落在哪個地方,若是王族想要攻打他們,那他們恐怕連逃都沒法逃掉。
想到這,一名族長站出來道:“偉,我聽你的,大河諸部不是空談,面對欺負我們血親的敵人,我們怎么可能怯戰!”
其余的部落見事情已經沒有了轉折的余地,也紛紛表態,愿意跟著王偉一起去對付敵人。
看到所有人都表態了,王偉點頭道:“很好,雖然我知道有些人并非是真心想要參戰的,但今后,你們肯定會為今天做出的決定而感到慶幸的。
我想要說的是,今天敵人來打石族,你們不愿意去,因為你們不姓石,明天敵人去打木族,你們也不愿意去,因為你們不姓木,后天敵人去打鷹族你們還不愿意去,那等到今后,敵人去攻打你們的時候,也就沒有部落愿意去幫你們了,所以今天參戰,你們不光光是為了幫助石族,更是為了將來幫助你們自己!”
眾人聽了王偉的話,逐漸琢磨出來了一些味道。
不少人連連點頭,覺得王偉所說的話有到底。
而那些原本憤怒的人,內心也堅定了下來。
不需要過多的準備,食物都已經備好,每個人發放一些輜重就行了。
在這個時代,沒有車馬也沒有道路,輜重基本上不可能靠著后勤供給。
所以只能靠著人來搬運。
王族的戰士既然做為了主力,那這些被王偉忽悠著去打仗的家伙,自然就會淪為輜重兵。
十天的時間,只帶一隊輜重兵的情況下,差不多就是出征的極限時間了。
當然了,這并不是王偉想要把這些各部落的負責人都帶上的主要原因。
畢竟輜重兵誰都能當,不一定非得要他們上。
其次的原因,是這些各部落的負責人都有調動一個部落不少青壯的能力,他們留下來,若是發生了意外,各部落很快就能凝聚起來,到時候小意外也許就會變成大意外。
沒有了他們,各部落群龍無首,阿母他們只要按部就班的不激起民憤,就不可能會發生意外了。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通過這場戰斗,讓大河諸部的聯系更加緊密。
人生四大鐵就有一鐵是一起打過仗。
口頭上說一千遍大河諸部好,同盟是血親的話,也不如一場共同退敵的戰斗更有團結效果。
而王偉想要的,就是大河諸部的團結。
所以,別人可以不去,這些各部落的代表,是必須去的。
哪怕他們去了沒能傷到任何一個敵人,哪怕他們這場戰斗的角色定位只是處理后勤輜重,那他們也非去不可。
在確定都去參戰后,王偉給他們準備的東西也都被他們扛了起來。
因為此行需要急行軍,所以不能攜帶草鹿。
草鹿最大的缺陷就是無法長距離急行軍。
它們屬于反芻類的動物,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停下來歇息,將胃里面的食物吐出來嚼碎了再吞回去。
若是長時間不能反芻,草料在胃里面膨脹,它們會被自己吃下的東西活活給撐死的。
這也是為什么,王偉聽到了敵人擁有馬后,表現的如此激烈的原因。
有了馬,自己就不會被困在大河沿岸。
有了馬,就能制作馬車,陸地上的運輸能力將大大的提升。
有了馬,王族的勢力范圍將會擴大數十倍,能夠輻射到的地方也會更遠。
這些事情,鹿卻無法做到。
它們無法駝人,沒有像牛一樣強壯的脖子或者馬的胸膛,自然也不能拉車。
它們需要反芻,胃又不如牛的大,勞作也排不上太大的用場。
所以對于王偉來說,這些鹿只能算是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若是有了替代品,除了擠奶,王偉想不出來養鹿還有什么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