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要耕種,要么購買骨耜或者鐵鍬,要么就是租借價格更加高昂的青銅犁。
上次的食物危機,已經將各部落的底蘊都掏空了。
現在他們發現,自己別說那讓人眼饞的青銅犁了,哪怕就是便宜了很多的鐵鍬都買不起了。
所以,想要耕種,只能未種先賣。
預支今后多年的收成,來租借青銅犁。
但是青銅犁的數量也是有限,不可能每個部落都供應足夠的數量。
而墾荒的時間耽擱不起,為了能夠趕上今年的耕種,各個部落一再降低自己的底線。
最終,他們愿意將開墾的土地今后三成的收入,都交予王族,換取墾荒的工具。
一個個的青銅犁用帆船運往各個部落。
而參與過墾荒的那些人,也開始出發,去指點墾荒的要領。
至于王偉,更是派遣了一個技術團隊,去測量墾荒的土地鹽堿度,實地考察土地是否適合耕種。
整個大河諸部,如同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開始瘋狂的運轉了起來。
王族從去年墾荒完畢后,一直到現在,土地的開墾就沒有停下來過。
今年能夠耕種的土地,將會擴大到十萬畝,若是按照新制定的數據,一畝土地十五斤種子的話,光是王族的種子,就得消耗一百五十萬斤。
收獲的九百萬斤麥子,看似很多,但是余下種子,還有賣給其余部落的食物以及種子后,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好在其余的部落并非像王偉這樣要求巨大。
每個部落,期望開墾的土地面積,也只有千余畝地。
畢竟他們部落的人數不多,想要開墾更多的土地,也是有心無力。
大河諸部忙碌起來,男人們拿著弓箭,開始了瘋狂的狩獵。
一切有可能破壞麥田的食草動物,都是他們獵殺的對象。
諸部的目的,就是讓自己部落附近,再無喜歡啃食麥子的野獸。
至于那些女人,則開始趁著這個時間,在選定的土地上放火燒地。
以便給接下來的墾荒尋找一些便利。
現在,諸部落中的食物都有很多,足夠支撐一年半載了。
這是他們透支了部落附近的潛力才得到的食物,所以,麥子的耕種也顯得更加重要了。
若是明年麥子無法豐收,那他們明年,將會要餓肚子了。
王偉三天兩頭的就得在陽關和王族來回奔波,甚至到了后來,還需要去各部落進行實地考察,研究他們的泥土,地勢,水源是否充足。
那些部落無法像王族這樣修建水渠,制作水車,將來灌溉,要么靠著老天降雨,要么只能靠著肩挑手提的方法了。
所以王族除了各種農具外,就屬木桶的生意要賣得最好了。
雖然現在對于諸部來說,人口越發的重要。
因為多一個人,也許就能多開墾出來一畝土地。
但為了購買王族的工具,他們不得不派遣更多的人來王族打工,換取陶幣。
這個時候,諸部落的首領是無比的后悔,當初自己為什么要不聽王偉的勸,拼死拼活的去購買那些天價食物。